每天清晨6点半,周甫魁第一个来到单位,开着吸污车,开始一天的工作。他说:“我们负责全县所有垃圾点及厕所的清运工作,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在别人眼里,与苦脏同伴,与假日无缘。”
这一天,记者随他来到第一站——丰华路一公用卫生厕所。由于居民倾倒时污水垃圾不分,造成厕所堵塞。记者看到,他麻利地打开化粪池盖子,从车上抽出一根粗壮的皮管伸进池中,机器开动后,恶臭扑鼻而来,记者下意识地捂住了鼻子。周甫魁却俯下身子仔细观察池内情况。“我们早已习惯了,每天出工,连这点臭味儿都受不了,还怎么工作啊!”周甫魁笑道。
年近40岁的他,23岁进入环卫这一行,17年来,手机全天24小时开通,无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他都奔波于五原县城内的大街小巷。
1997年,周甫魁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五原县隆兴昌镇清洁队。干的是环卫工种中最苦、最累、最脏的清运工作。那时,五原县城排污设施落后,垃圾污水不分,冬天拉垃圾靠的是铁镐刨、铁锹装。铁镐溅起的屎尿污水冻成了冰片,飞到脸上、嘴里。身体冒热汗,收车后却冻得发抖。他不但挑战着工作的艰苦,还默默承受着世俗偏见带来的苦恼。面对那些鄙夷的眼神,他横下一条心,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他坚信工作不分三六九等,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是为社会做贡献。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09年周甫魁被任命为五原县环卫局清运清掏队队长。
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个大忙人,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他的脑海里装有一幅完整的图——城区化粪池、厕所和垃圾点的分布图,哪条街巷有多少化粪池、多少垃圾点以及多少座厕所,他了如指掌。工作中,他重活累活抢着干,哪位队员家里有事需要请假,他都主动顶班,有时甚至带病坚持工作。
2010年秋天,是周甫魁当队长以来最困难、最感压力的一个时期。当时由于五原县葵花大丰收,造成劳动力极度缺乏,用工工资大幅提升,环卫工人纷纷离去,一线工人大量流失,造成清掏队车辆无法正常出勤,垃圾不能及时清运。此时正值秋收季节,垃圾量猛增,天气炎热,垃圾一天不清运瓜皮就开始发酵,污水横流。他发动全体队员,采取全天出车,加班加点,轮流顶班,铲车机动配合的办法。他亲自开铲车,哪里垃圾集中就去哪里处理。仅在鸿鼎农贸市场就清理葵花废料400多车。
2004年至2006年,周甫魁连续3年被县建设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至2008年,连续2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工作者。面对成绩和荣誉,周甫魁没有满足,依旧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奉献环卫,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