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呼伦贝尔新闻   
微博
Qzone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呼伦贝尔市:建设民族团结大家庭
 

  今夏,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突发洪水,62户猎民被大水围困。危急时刻,根河市委、市政府立即调集公安、武警、消防等力量,迅速将猎民全部安全转移,同时派出直升飞机,将被困在猎民点上的3位猎民成功营救。

  这是呼伦贝尔军民鱼水情深的一个场景。在呼伦贝尔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蒙、汉、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40多个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谱写着一曲曲谋发展、促和谐的壮丽乐章。

  这个夏天,远在深山里的鄂伦春猎民感觉呼和浩特不再遥远,因为呼和浩特———海拉尔———加格达奇的航班通航了,以前两三天的行程,现在几个小时就到了。同样,嫩江之畔的达斡尔族群众也迎来大喜讯: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30万亩灌区项目启动,达斡尔族农民们将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

  这是呼伦贝尔市用发展的理念加强民族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坚持“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让各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市5年来基础设施投资1500亿元,民生领域支出700亿元,各族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各族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增长,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日益巩固。

  10月金秋,呼伦贝尔的5张文化名片之一———《呼伦贝尔大雪原》在国内艺术的最高舞台“中国艺术节”上登台献艺。这是该市坚持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成功打造了“五彩呼伦贝尔”等5张文化名片,新建、改造了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园、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拓跋鲜卑等民族文化园区以及48个民族博物馆,拥有了69项国家及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百名传承人,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充分彰显,凝聚起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力量。

  与此同时,呼伦贝尔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规定。据了解,5年来,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制定了26个单行条例,有效地激发了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当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该市还注重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将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处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478人,占处级以上干部总数的36%,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记者 江新辉 张文秀)

[责任编辑 范悦怡]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