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80%的服务20%的管理
呼和浩特市数字城管覆盖范围东起东河,含自治区党委、政府办公区、机场高速路、火车东站,南至小黑河,西至金川汇金道,北至北二环,约190平方公里,共涉及29个街道办事处、187个社区、6688个万米网格、21.8万个各类城市部件。
该平台与本市交警指挥中心高清探头视频和“12319”城市综合管理投诉热线并网,凡是城市供水、公交、燃气、供热、市政、环境卫生、交通设施、园林绿化、城建监察、综合执法等领域内的政策咨询、问题投诉、抢险抢修、接警调度等服务事宜,统一到一个热线语音平台,实施监测与动态控制,并逐步实现全方位覆盖,城市管理各类信息互通,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社会参与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按照《呼和浩特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已对2013年要重点解决的30多个问题进行了梳理,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工作目标。包括:车辆无序停放、占道经营、沿街门店乱贴乱挂乱放、街头散发小广告、施工围墙(围栏)标准不一、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差,各类护栏保洁、绿化带绿篱间隙保洁,道路设施损坏等。
届时,城市问题投诉的渠道会大大畅通,热心市民可将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反馈到信息指挥中心平台,信息很快回传到二级平台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经过信息采集、核实立案、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果,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闭合处理问题流程,办事效率会比以前大幅提升。
数字城管信息中心办公室负责人李晓东表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一段时间会逐步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提高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消除信息采集死角。
“数字城管首先是服务,其次是管理。应该是80%的服务,20%的管理,更容易让管理对方所接受,将会减少‘城管执法队员’与管理对象的摩擦,避免了矛盾的产生。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做好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这件大事。”李晓东说。
城管网格化:“网”住城市管理难题
“数字城市管理的主要方式就是实行城区管理网格化,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城市地理编码技术,我们已在市区53平方公里范围内初步划分了65个以万米为单元的责任网格。”在呼和浩特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人李晓东指着网格化管理分布图说。
记者看到,在这张密密麻麻的分布图上,已划分的责任格中每个部件,大到停车场,小到行道树、果皮箱、路牌都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只要在数据库中输入任意部件的“身份证号”,就能轻松地找到该部件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数字城管信息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根据职责,各单元格内的负责人每天都要对区域进行不少于两次彻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如乱贴小广告、垃圾堆放、水井盖丢失、路边石破损等各类问题,能通过网格内成员解决的,便迅速内部‘消化’,如遇到复杂问题,就向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挥中心及时反映,指挥中心将派专人协助快速解决处理。”
据介绍,数字城管系统将城市管理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对象分为“部件”和“事件”两种。前者为城市中的单个硬件设施,如路灯、栏杆、井盖等,分为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7大类,成千上万个大小部件。后者即城市管理中可能出现的事件,如店外经营、施工噪音等,分为施工管理、宣传广告、市容环境、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和扩展事件共6大类。根据网格管理情况的复杂难易,配备相应的信息采集员,按照“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标准、定奖惩”的原则,对每个单元格内所有物件、事件实行责任划分和定向管理。现在已专门抽调了65名信息采集员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进行巡查摸底。
除了采集员的反馈,还有视频监控、12319语音呼叫系统、市长及便民服务热线等多种渠道可以反映城市管理问题,只要群众举报电话打进来,监督中心便会派出监督员前往现场进行核查并建立档案、判断处理等级并移交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监督员发回的视频画面及图片信息,找到受损部件的责任单位,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令其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而处置后的市政部件,还须监督员再次核查拍照后才算是圆满完工。
按照过去的工作方式,譬如城市发生市政井盖破损或丢失,还有违章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店外出摊,沿街店铺乱张贴、乱悬挂、乱摆放,散发“三乱”小广告现象发生,首先是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其次是即便发现了问题,但由于这一井盖可能分属市政、水务、燃气等不同部门,这样,城市管理员要多方询问查实、联络协调相关单位,对问题的快速反映、高效处置就无从谈起。
李晓东说:“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构建的‘公共信息网’,不管有多少个部门和执法主体,责任信息就能聚合到一个点———指挥中心。今年我们对新华东西街、中山东西路、锡林南北路、呼伦南北路等市区主次干道、重点场所和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周边影响市容观瞻的违法现象进行了综合整治。耗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执法人员不能24小时严盯死守在路上,所以会漏掉一些困扰居民的难题。下一步将按照网格责任制要求,本着‘疏堵结合’原则进行治理,变“一阵风粗放式城管”为“精细化全时式城管”———早发现、快解决、除隐患,各街道城市管理难题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精“扫”马路:“机”作业人管理
“数字城管系统,帮助我们随时了解马路上的各种情况,坏了就赶紧去修、没了抓紧换新的、脏了马上清洗,时刻让城市保持干净、整洁。”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人盛宇说。精到大街小巷、细至城市边角,清扫全部现代化,力争把“扫帚”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边边角角。按照分级道路劳动定额在市区道路全部足额配备环卫作业人员;道路机扫率达到50%;重点区域路段专人全天保洁,市区道路实现全覆盖作业,做到“一普扫全天候保洁”。
今年首府投资亿元购置清洗清扫车、清雪除冰车、垃圾收集清运车、小巷便道冲洗车等环卫专用装备184台,加上原有的清扫设备,使全市环卫各类清扫除冰、清运收集设备达到440多台。年内,所有装备上岗后,市区内的主次干道和部分有条件的小街巷全部使用现代化机具进行清扫,使全市的主次干道全天候清扫保洁率达到100%,机扫率达到75%以上。
而被机器取代的剩余人员则充实到小街巷,针对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白天好晚上差,小街小巷落后”的现象,环卫部门实行16个小时三班倒卫生清扫保洁制,将日常保洁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30分。“以城区主路段为‘纵横线’,将整个城区作业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每个单元配置数名保洁工人和一名管理人员,全面消除管理盲点,形成了管理、作业、督查的一体化管理格局。保洁工人按照《道路清扫保洁操作规范》负责‘一日两普扫、全天候保洁’,达到‘六净、六不’的标准,管理人员则随时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盛宇说。
治违法运输:GPS、探头、手机、人员同步
超载运输、沿路遗撒、随意倾倒一直以来是建筑垃圾运输管理的难题。数字城管启动以后,信息系统将与运输车辆原有的GPS车载定位设备联网,对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实施全方位的“实时监控、指挥调度”。通过该系统可随时看到被查询车辆所处位置、运行状态等,能针对全市垃圾实时情况,调动距垃圾源最近的垃圾清运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油耗、车耗和人力浪费。通过对系统中车辆运行轨迹及时间信息的分析,不断优化作业路线,把握作业时间,不但能确定最优路线完成定时定点清运,还使处理突发事件的速度大大提高,一改以往垃圾清运车空跑、漏跑及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呼和浩特建筑渣土运输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胜春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给每位执法人员配发安装有手机通软件的智能手机。通过手机GPS定位功能,执法人员的位置可以实时传递到系统平台,软件考勤系统对每
位人员制定了工作指标和巡查任务。巡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有违章建筑时,用手机通软件进行拍照,添加新的违章点,实时传回中央信息平台。当违章建筑拆除完毕后,平台上会有拆除前后对比的照片,执法过程一目了然。为有效解决建筑工地、待建工地、拆迁现场和城乡结合部扬尘污染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健全和完善规范管理制度,挨门逐户督促各施工现场设置喷水降尘设施,出入口设置车辆自动冲洗设施并实施硬化,遇大风天气停止易产生扬尘的作业,在干旱季节和大风天气在施工现场喷水降尘,对城乡结合部周边道路进行硬化等,从源头堵截扬尘污染问题。另外,市环卫执法人员协同城管、交警进行日常上路监管渣土运输车辆运规运行。张胜春说:“GPS高清探头、手机、执法人员同步三大业务板块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有效震慑和遏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超速、超载、抛撒等行为的发生。”
接管“三不管”:延伸环卫范围
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后,呼和浩特市环卫部门将全市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的43个人口数量多、卫生差的城中村纳入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范畴,按照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实施有效管理。目前,已接管了20多个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城中村,正在进行着清理整治和配备环卫设施等工作。
记者走访流动人口最多、环境卫生较差的一间房村,一村干部说:“由于村委会收不上费,管理就到不了位,长期以来衍生出一系列恶性循环,成为‘三不管’的地带。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后,专业垃圾收集清运车辆和垃圾转运站、公厕等环卫设施一并到 位,并以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城中村,使过去无法解决的卫生问题立刻得到了解决,现在已经看到了成效。”
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及卫生清扫保洁延伸到首府各开发区。本月初,以如意工业园区、金川工业园区、金桥开发区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已全部纳入城市市容环卫管理范畴。为满足开发区及周边市民的实际需求,将二环内具备改造条件的35座旱厕改造为水冲式公厕。同时,今年新增建水冲公厕20多座,环保、移动免冲公厕20多座。每个开发区增添了果皮箱和环保压缩式垃圾转运站,配备上百名环卫清扫保洁人员。开发区的卫生大大改观了。(记者 皇甫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