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正常的孩子来说,从站立到行走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而80后青年王彬却用了整整8年。
如今,作为一名脑瘫患者的他,不仅和同龄人一样走过了小学、中学、大学,还开启了艰难的创业征程。倔强的他始终坚信: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心中有梦,“春天一定会到来,鲜花必将会绽放!”
中等身材,一件蓝色的西服,相对端正的五官。初次见到王彬,人们往往会开心地看着他,即使他会因为激动双臂双手难以控制,甚至脸部的肌肉有些异样,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表达———
“我是一个脑瘫患者,可我最喜欢踢足球,在球场上我经常踢前锋。”王彬表情丰富地说,现在他和50多位球友组成了春卉俱乐部。有一次俱乐部间打比赛,他们还拿了奖。他坦言,自己很喜欢奔跑的感觉,尽管腿不是很利索。但奔跑让他有了一种不息的生命感,而这一切,正是他年少时最渴望的感觉。
用8年时间学会走路
1988年冬天,王彬来到了这个世界。他的降生,让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欢乐和喜悦中。然而好景不长,在他三个月大的时候,一次突发高烧抽搐不止,导致小脑神经性损伤变成了一个脑瘫患儿。
“这孩子今后恐怕只能躺在床上了。”医生一句惋惜的回答令这个家庭顿时陷入冰冷的世界。好在家人没有放弃,此后的日子里,王彬的爸爸妈妈便带着他走上了询医问药之路,从天津、河北、北京、上海、太原……全国的大医院和专业康复中心,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为了给王彬看病,妈妈放弃了工作,专门帮他进行康复训练。王彬的妈妈单娟至今还记得在太原康复治疗时,王彬头上每天要扎三四十根针,当妈妈问他疼不疼时,一心想走路的王彬坚强地说:“我不疼,不疼。”妈妈的眼泪瞬间掉了下来。
王彬的爸爸要养家、要工作,每天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后,晚上还要扶着他做200多个蹲起,然后再搀着他慢慢行走。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个正常孩子从站立到行走只需用一年多的时间,而王彬则整整用了8年。
1996年,王彬终于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那一刻,爸爸妈妈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王彬回忆说,记得有一天,他淘气地用小石头把小卖店的玻璃砸碎了。意外地是,爸爸并没有责怪他,只是帮人家把玻璃换好。事后他问爸爸为什么没怪他。爸爸笑着说:“知道吗?爸爸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拿着钱到小卖店买自己喜欢的糖果。”从那时起,他知道了爸爸的第一个梦想,那就是他能站起来并独自行走,而他在8岁时真的做到了。
14年艰辛走完求学路
当王彬一天天长大,看着同龄的孩子背着小书包上学了,他便和爸爸一起拥有了第二个梦想:像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
由于站立、行走还很困难,王彬的爸爸就给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刚开始由于双手无法控制,他甚至连一个圆圈都画不了。坐着不能写,他就趴在地上写。就这样,在家里他完成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
随着不断的康复和治疗,他的身体状况也一天天好起来。1999年,在他11岁的时候,参加了小学三年级的入学考试。这一次他顺利通过了考试,从此迈进了学校的大门。
回忆起在学校时老师和同学给予他的帮助,王彬的脸上洒满阳光,“上学时上厕所都成了问题,为了尽量少给同学们添麻烦,我坚持不喝水。不过,同学们太好了,这么多年来,他们没有一个人嫌弃我,上下楼大家都抢着扶我。”正是在这样的关心和呵护下,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养成了乐观开朗的个性,在同学聚会时,他永远是最活跃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2010年6月,王彬和其他孩子一样走进高考考场的大门。当考完最后一门课妈妈把他接回家后,妈妈趴在床上大哭了一场,她说:“我能把你这样一个孩子送进考场,这么多年的心血真的没有白费啊!”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秋天,王彬顺利进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会计电算化,2013年他完成所有的学业,大学毕业了。
把3天收入捐给残疾人
走向社会,爸爸又为他的未来发展操起了心。2013年1月,全家拿出所有的积蓄为他开了一家“春卉火锅店”。起名春卉,也寄托了王彬的一种希望———春天一定会到来,鲜花必将会绽放!
爸爸告诉他:开店的目的不在于能挣多少钱,为的是提振信心。而王彬也希望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没开业前,他主动考察市场,青山昆区有特色的火锅店他几乎跑了个遍。他还从网上下载资料图片,和厨师一起交流凉菜怎么摆好看、怎么做好吃。如今,王彬的店里有40多名工作人员,他想让他们一起长久地创业。
今年1月3日上午,春卉火锅店一周岁之际,25岁的王彬在自家的火锅店内,将1至3日的营业收入3万元捐献给青山区残联,用于救助其他特困残疾人。
王彬妈妈告诉记者,其实这一年来,火锅店并没有挣钱。不过王彬劝她说:这么多年总是别人在帮他,现在他也想回报别人。“他有这样一个心愿,我们家长就支持。”
捐助现场,王彬告诉受助的残疾人朋友: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态度决定了我们今后要走的路。只要心向太阳,生活便会洒满阳光。
记者手记
看到他,你就没有不快乐的理由
在外人看来,王彬的世界是残缺的:他是脑瘫患者,双手双臂会不听使唤,腿脚不太利索,表达也不是十分清楚。但当我们见到他时,在他的脸上没有看到一丝的冰冷和怨气,有的只是快乐和阳光。
为了和我们交流,王彬提前写了一篇1700字的题为《爸爸的梦》的文章,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两个细节是:爸爸每天都坚持扶着他做200多个蹲起;他在太原治疗时每天头上要扎三四十根针。而这一切换回的是,他用8年的时间学会了走路。
表达不清的王彬写得一手好文字,他动情的描述让看到的人会心酸、会流泪,但这样的眼泪不是怜悯,而是感动感悟。当看着他一字一顿费力地说出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足球,经常踢的是前锋位置时,听的人会不由地反思:肌体健全的我活得阳光吗?我的心是打开的吗?我真的快乐吗?
一位肢体二级残疾的80后普通人王彬,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有多难,只要心向太阳,生活便会洒满阳光。(记者张海芳 实习生李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