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马赫
12月30日,记者去往呼和浩特新城国家粮食储备库探访呼和浩特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工作开展情况时,发现了奇怪的一幕——收购库点外有序停放了不少未装货物的运输车辆,迟迟不肯返回;卖粮农民都在粮库保安室里等待。经过询问,这些都是已经卖完粮食,无法立即返回的空车和农民。卖粮农民于是向记者倒起了苦水,呼和浩特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工作开始10多天了,可是他们仍然不知道卖粮的路怎么走。
呼和浩特产粮地兵州亥乡农民孙华民告诉记者,距离他们乡最近的收购库点就是中央储备粮呼和浩特直属库和呼和浩特新城国家粮食储备库。乡里的农民到这两个库点交售粮食的必经之路是北二环和110国道,并且这两条道路还有一部分路程是重叠的。而就在这个卖粮的必经路段,为了缓解城市拥堵呼和浩特市已全天禁止载货5吨以上中型货运车辆驶入二环路以内,110国道则对货车轴数有严格限制。运粮货车大多载重40吨,属于禁行范围的车辆。
为了能就近卖粮,避开交警检查,卖粮农民只好与交警玩起了“捉迷藏”。他们选择在凌晨装车、发车,当日凌晨3、4点抵达收购库点,然后等待开门收购。整个收购过程最多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但卖粮农民却不能立即返回,需要等到当晚11、12点左右,交警下班才敢返回。为了赶时间,农民在凌晨返回当晚立即再次装车,发车,保证在第二天凌晨3、4点钟再次赶到收购库点;卖第二趟粮食。夜间“连轴转”,疲劳驾驶不可避免。
据卖粮农民介绍,在道路上还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一旦遇到交警,个别交警罚款可“商量”,只交罚款不扣分,进而少缴罚款不开票。由此还催生了“黄牛党”的出现:只需要交150-500元不等的过路费即可通过此路段。更严重的是,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一位运粮司机就被穿交警制服开民用车的人拦车罚了款,出于怕事的心理,这位司机也不敢验证交警身份的真伪。
卖粮农民告诉记者对今年国家收粮的价格、银行结算和预约售粮方式都很欢迎。但是就是运输环节,让他们有点儿吃不消。他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货车载重40吨,以25元/吨计算,运费共1000元,来回油钱约300元左右,一趟下来,不计算维修、保险等费用,最多收入700元左右。如果情况继续维持,他们打算放弃往国家收购库点的运输,村子里的农民也只能跟着放弃国家较高的收购价格,转而等待粮食购销企业上门压价收购了。这种现象显然与国家政策中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初衷相违背。
记者仔细翻看了12月22日,呼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呼市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工作的紧急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为确保种粮农民有粮卖得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开辟售粮绿色通道,不准刁难售粮农民和粮食购销企业”。
就此,记者于采访收购库点的当日联系了交管部门,将采访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反馈,交管部门答复进一步研究后再通知记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