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一旦融入市场,便生出故事无数。日前,记者在突泉县农村就耳闻目睹不少这样的新鲜事,也正是这些新鲜事诠释了农民生活的变化。
啥赚钱就种啥脑子活了
以前,突泉县农村以种玉米为主,而今,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市场看好的农产品正在突泉大地上生根开花。
种了一辈子玉米的六户镇六户村农民孙永海,2013年破天荒地同几个兄弟一起种起了药材,一年下来,赚了4000块。孙永海说:“一是药材比玉米价钱高,我种一年药材收入相当于种几年玉米;二是镇上联系了吉林的药材老板在县里驻点收购,种多少收多少,我现在是把心放到了种药材上了。”
“我们要盯着市场种庄稼,啥赚钱就种啥。”孙永海笑眯眯地说。
打工的农民眼界宽了
正是农闲季节,突泉县突泉镇平原村里却几乎见不到几个晒太阳聊天的人。一问缘由,村干部说:现在大家都忙着出门挣钱去了,哪里有工夫蹲在墙根里侃大山?
近几年,村民纷纷出门打工。“我一到农闲的时候就在安达牧业肉鸡屠宰厂当小工,一个月除去费用能赚1500元,不也够家里的零用钱了么!”平原村村民冯金泉高兴地说。还有一些村民在外地亲戚的带领下,前往广州、深圳等地谋发展。
跑的地方多了,见了世面,胆子大了,信息也多了。这一两年,一些外出打工者又杀了个“回马枪”。他们拿出打工积蓄,回乡搞牛羊育肥。目前全村有牛羊育肥大户18户,存栏牛羊达1000多头(只)。
上班的农民身份变了
“上班去吗?”“上班去!”互相打招呼的不是城里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突泉县平原村,每天早晨,村里的青年男女和城里人一样,穿戴整洁地赶往县内工业园区内各企业上班。
村党总支书记高国艳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平原村上班的农民越来越多,全村120多名劳力,现在几乎全部得到转移。(驻站记者于天宇通讯员徐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