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呼伦贝尔市本着“加快还老账,不再欠新账,不留生态赤字、环境赤字”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全力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该市坚持“美丽发展”,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环保不达标的绝不准入”原则,充分依托工业园区发展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循环利用,做到“开发一小点,保护一大片”。
在生态保护上,该市严格实施“天保工程”,不断降低森林资源采伐指标,加大抚育力度,使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总量恢复到开发建设初期水平。同时,通过禁牧、休牧、压减天然草原牲畜头数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并从2009年开始,以每年100多万亩的速度实施了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工程。截至去年底,全市治沙面积已达到552万亩。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自治区实施“8337”发展思路,让呼伦贝尔市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信心更足、力度更大。去年,该市通过推进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建设,一举填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宝日希勒小煤窑沉陷坑。同时,森林采伐量降到110万立方米以下、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超过1亿亩、绿化造林达120万亩。呼伦湖结束持续十几年的退水现象,水位上涨1.36米、水面扩大167平方公里,重现碧波荡漾的景观。
近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区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各项工作首位,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确定呼伦湖休渔实施方案和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全力加强以呼伦湖为代表的河湖生态保护。
该市今年生态保护建设任务敲定:将实施退牧还草480万亩、禁牧2851万亩,实施草畜平衡7508万亩。在抓好退耕还林、天保二期和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的基础上,完成1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实施中心城区环城绿化等36项生态工程,并治理沙地100万亩。
在工业经济发展上,该市准入门槛再次抬高:不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不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上。该市还全力推进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对废弃矿坑、矿沟、探槽、采石场和挖沙点进行专项治理。(记者江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