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短期来看,“单独二孩”很可能会利好改善型住宅项目,甚至成为楼市炒作的又一个题材,但从中长期来看,反而有利于房地产调控。“单独二孩”政策本月起在沪正式实施。上海成了全国范围内第一批实施该政策的城市之一。
相对于几个月前中央拟定的“单独二胎”政策,上海的第二胎生育条件要更为宽松,从夫妻两方皆为独生子女,变成了一方是独生子女。
无论从政策的落实速度还是力度上来看,似乎都体现出了一丝“心急火燎”的意味。如此一来,“单独二孩”政策的目的和预期效果便更为引人关注。
此前,有不少意见认为,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挽救房地产”。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显然不是。因为房地产根本不要“拯救”。
在经历了“计划生育,只限一胎”的年代后,有人曾预测说,未来的年轻人结婚后不缺房子。因为他们自己有一套,双方父母各有一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一套……于是,未来年轻人手中起码捏着7套住房。也就是说,未来将普遍诞生这类拥有大量住房的“超级房二代”,甚至会形成一种新的社会阶层。
于是,房价长期降跌,房地产面临崩盘的传言四起。
不过这一推理似乎忽略了一点:一个城市的房价并非由一个家庭拥有几套房来决定,而是由该城市的整体需求与供给的对比“说了算”。
上海统计局最新报告指出,目前上海常住人口突破2400万大关。此外,中国的城镇化仅刚刚拉开帷幕,处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未来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人口进一步骤增将成为必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等超大型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
在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的城镇化大潮下,房地产前景丝毫无忧。
进一步来看,事实上“单独二孩”政策反而有利于房地产调控。
首先,在生育政策放开后,大量房源集中继承到独生子女手中的局面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变。因此,该政策能迅速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减少大城市“超级房二代”的普遍产生,从而形成大量外地人口为其“打工”的局面。对于房地产而言,这样平衡购买力之举相当重要,稳定了住宅市场的需求结构。
更重要的是,该政策能够为后续针对房地产税的铺开做好铺垫。因为房地产税要真正生效,就必须对存量房征收,而一旦社会大量产生这类“超级房二代”,那该税收的扩围势必面临相当大的阻力。而“单独二孩”落地后,这类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被缓解。
因此,从短期来看,“单独二孩”很可能会利好改善型住宅项目,甚至成为楼市炒作的又一个题材,但从中长期来看,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仍然需要指出的“题外话”是,“单独二孩”虽然能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并对房地产、公积金、财税改革形成有利作用,但同时会对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形成很大压力,如教育、就业、医疗等公共资源稀缺问题将变得更为显著,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民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矛盾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