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各包联单位一年进村不少于12次,包联干部每月要定期下村开展包括“党员活动日”、“民主议事日”、“村内事务调解日”在内的三个主题活动日,确保每月进村不少于3次,累计时间不少于2个月。
“过去村民去旗里、镇里办事情找不着门道,现在领导干部主动来村里找问题,帮村民出主意、想办法。”白庙子镇党委书记郭瑞俊说。
为确保低保、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政策在乡村的全面落实,活动还要求包联干部做到“三个决不能”,即决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决不能让一个儿童因贫困而失学,决不能让一个人因贫困而看不起病。
陶思号乡陶思号村的吴喜科是一名双目失明18年的六旬老人,主要生活来源是1300元的耕地租金以及老伴自种的2亩半农田。包村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村委会为老俩口办理了低保,并时常送钱送物,帮助二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此外,进村干部还需遵守“六个不准”,即不准向基层群众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和土特产,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干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自“双包双联”活动开展以来,全体包联干部已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650余条,帮助制定行政村发展规划298个,协助排查矛盾纠纷28起,成功化解矛盾20起,落实帮扶项目59个,饮水工程、道路硬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土左旗旗委书记康存耀认为,着力解决农村具体困难,全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是旗委、政府和各级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双包双联’是土左旗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这个载体,不仅密切了新时期干群关系,更主要的是了解了群众所需,工作针对性更强,取得的实效更大。”(记者 李国栋 陈耀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