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舍必崖村:从烂碱滩到富裕村
内蒙古新闻网  14-04-17 11:55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必崖村宽敞整洁的马路 摄影/通讯员 巴特尔

  席发义告诉记者,可惜祖上只有这么一个人有出息。后来,举人的儿子席宝用,也就是他爷爷的爸爸当过家教,而他的爷爷文化程度很低,只能在舍必崖村以种地为生,等到了他爸爸这一代,就没再读书,成了地地道道的庄户人。“虽然家谱现在已经没有了,但祖上的这些人和事,我听老人说起过,就记住了。”席发义说道。

  在记者和席发义的谈话间,有村民陆陆续续加入到我们的谈话中,七嘴八舌地讲述着关于舍必崖的故事……

  “我们是从山西走西口过来的,已经在这里生活七八代了,听老人说,那时候山西闹了灾,所以祖上就从山西走出来,也没有目的地,只能走到哪儿算哪儿。到了舍必崖村,发现这里有人居住,就先给人打工,慢慢地也就在这里扎根下来。”54岁的潘来旺说道。

  “这里的土地湿,适合种植,记得年轻时候穿高跟鞋走在那片地上,还冒水呢。”爱美的村民王玉兰在旁边咯咯笑起来。

  记者了解到,赛罕区是呼和浩特市重新区划后的一个新型城区,于2000年6月挂牌成立,以前归属郊区,舍必崖就位于赛罕区的东南部。据《呼和浩特市志》记载,郊区东部和北部是大青山山区的一部分,群山环绕,沟壑纵横,适于种植生长期短的耐寒作物。

  对于何时建的村,村民们只知道是清朝时,具体的建村时间无从考证。

  养牛种菜发家致富

  “我们是靠养牛发家致富的,我养牛养了30多年,从去年开始就不养了,种起了大棚蔬菜。”今年52岁的村民潘桂枝说道。

  该村党支部书记云海忠告诉记者,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在职期间带领村民干了两件事:养牛和种菜。“我们村在2000年左右开始养牛,当时全村1100口人,人均3头牛,日收鲜奶30吨,成为呼和浩特市养牛第一村。现在奶牛数降到了七八百头,但蔬菜大棚却‘遍地开花’,从人均3头牛到人均一个棚。很多村民也已经成功从养牛大户转型为种菜大户。”现如今,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舍必崖村委会委员潘来旺告诉记者,现在的舍必崖村全村拥有耕地面积5800亩,共420多户,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40%以上的村民都购买了私家车,是赛罕区乃至呼和浩特市重要的菜奶业生产基地。

  “以前的烂碱滩,现在的菜棚子,变化大着呢,我们马上也能住进楼房了!”今年63岁的村民潘成奎指着该村西侧的在建楼房感慨地说。这个昔日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贫困村,如今已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本报记者 马丽侠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春到尼尔基
生态杏花节开幕
桃花源里说廉政
高高兴兴卖余粮
内蒙古:大规模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沙海造良田
植下—片绿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