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官将村村民卢俊默默地坚守在荒地上植树造林20年,如今2000多亩的荒坡变绿洲,150多万株各类林木和50栋温室价值上亿元。然而随着20年的承包地合同今年4月1日到期,村民们要收回土地,地上亿元资产该如何处置,双方都遇到了尴尬和烦恼。

卢俊在培育的油松地里除草。
荒地造林20年种出“亿万富翁”
今年64岁的卢俊是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官将村地道的村民,其家族也是村里的大户人家。90年代初,凭借着灵活的经商头脑和勤奋,卢俊在村外搞建筑、开砖窑,赚了百万,成为村里最早的富裕户。
赚到第一桶金后,怀着对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和承包土地老有所养的憧憬,卢俊放弃了城里的优越生活,1995年4月1日,他花了9000元从村里承包了2000多亩荒地,承包期为20年,开始了自己了“绿色种植梦”。
90年代未,北方春季沙尘肆虐,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植树造林,建设北方生态屏障,卢俊义无反顾地加入到造林大军中。“当时这里全是大沙丘,最高的坡度有4米之差,春天黄沙漫漫,全家人在支起的帐篷里吃饭,面条中裹进了沙子只能往下整咽,吃完了碗底一层沙”,卢俊回忆道。
一边平整土地,一边植树,卢俊雇佣了5辆推土机用了5年时间才将土地平整完。他不仅动员全家10几口人齐上阵,每年还雇用二、三十名村民一起植树,吃水要到5里地之外的村里挑,累了就在地里睡,创业之初极其艰苦。
卢俊不仅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2002年他还利用日元贷款项目进行植树造林。如今20年过去了,走入这片林地,樟子松、油松、侧柏、万年青、新疆杨、柳树等10多种、150多万株林木拔地而起,满眼绿色,荒坡变成了绿洲。
2011年,为了响应包头市建设菜蓝子工程的号召,卢俊投资650多万元建起了50栋温室,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和养殖,搞农家乐项目。据初步统计,20年间,他共投入了1800多万元进行植树造林,目前林木和温室价值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