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包头市达茂旗人民检察院检察室主任潘志荣又拿出了他文件袋里的《民情日记》,开始认真梳理日记里记录的案件线索。
据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潘志荣就开始写起了民情日记。通过民情日记这本“账”,潘志荣将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记下来,把了解到的难点带回来,逐件分析,逐步协调,逐项解决,帮助农牧民排忧解难。如今,这本厚厚的《民情日记》中记载了全旗12个苏木乡镇农牧民的各类诉求。他说,群众的问题解决了,检察院的工作也就做好了。
《民情日记》中有一页是乌克镇乌兰忽洞村村民反映的情况:“别说浇地,就连最基本的人畜饮水都无法保证,我们都越来越老,挑水也挑不动,挑回来的水盐碱成分太大,对身体也不好……”这件看似关乎老百姓生计的小事,潘志荣却把它当作大事来办。从乌兰忽洞村回来后,他第一时间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张培昶检察长着急了,当即出面协调旗水务局、财政局,派出技术员到该村进行勘察。最终,乌兰忽洞村的两眼深井打成了,村民喝上了有利于健康的深井水。
在牧区的巡访过程中,《民情日记》记录最多的是牧民群众因草场流转、使用引起的草场纠纷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小”,但若处理不好,也可能引发大矛盾,影响牧区社会稳定。带着这类问题,潘志荣积极咨询法院和律师,尽量从法律角度给反映问题的牧民一个满意答复。
除了记载群众的诉求外,《民情日记》还记载着检察官在下访、巡访过程中受理的各类案件线索。经统计,潘志荣的《民情日记》记录了各类群众诉求和案件线索426条,理出了一本检察机关服务民生的明白账。 (记者 高瑞锋 通讯员 王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