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行动】包满达:将赤峰市打造成国家级文化产业样板区
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 包满达
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确定的打造文化繁荣的风景线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对于加快赤峰这一全区人口大市的文化强市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赤峰市在建设文化繁荣风景线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赤峰境内有8000年的人类文明史,相继发现并命名了红山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夏家店文化等8种考古学文化类型,“华夏第一村”“中华第一龙”“中华祖神像”等享誉国内外。全市有文化遗址7300余处,占自治区的三分之一,其中红山文化遗址、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二是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历史上的东胡、匈奴、契丹、蒙古、女真等诸多少数民族,留下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流行本地的民俗、礼仪、歌舞、工艺、服饰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三是文化旅游资源独具魅力。赤峰有旅游景型87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吸引了诸多中外游客前来访古览胜。四是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赤峰市2013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5%。
在打造文化繁荣的风景线方面,赤峰市出台了5项措施。一是通过编制全市文化保护规划,建立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库。扎实推进红山文化遗址、辽代文化遗址申遗工作,建设好二道井子夏家店文化遗址博物馆,做好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利用,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二是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赤峰建设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同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办好红山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进一步推动艺术创作、生产、演出和展览繁荣发展,鼓励、支持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时代气息和赤峰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四是做大做强演艺娱乐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拓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和经营,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文化企业和集团。依托巴林石产业园、契丹辽上京文化产业园等现代文化产业示范区,策划并新上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将赤峰打造成为有若干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为依托的国家级文化产业样板区。五是积极打造以克什克腾精品草原文化旅游、北方温泉特色旅游等为重点的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建设红山文化旅游商贸城、中国印城博物馆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文化旅游层次和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50亿元,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记者 徐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