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医术,让乡亲们不出村就能治好病。”今年40岁的黄宝成是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南乌胡锦嘎查的村医,为了实现乡亲们不出村看病的梦想,他已在村里坚守了15个年头。
每天早上8点,黄宝成便开着自己为方便出诊买的小汽车,带上常用药,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以前条件不好,骑自行车出诊。后来换了摩托车。如今,日子好了,咱也开上了小汽车。”黄宝成说。买了汽车后,村里人去城里看病可就方便了。有时,他开着自己的小车送村里的急症患者去城里医院救治,分文不取。乡亲们说,宝成就是村民的“120”。
黄宝成1997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就回村当起了村医。“当时我就想,只要能让所学专业派上用场,就在村里干吧。”在乡亲们眼里,黄大夫不仅技术好,医德也是没的说,“他服务态度好,有钱没钱都给看病!”采访中,一名老大爷向宝成竖起了大拇指。黄宝成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时夜晚两三点也要出诊,黄宝成平均每天要出诊10多次,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只要有村民找他,他从不推托。
去年6月12日中午,黄宝成正在家午睡,忽然接到邻村阿古拉嘎查牧民玉喜的电话:“宝成啊,快来看看吧,孩子不行了……”原来,玉喜4岁的儿子从窗台上掉下,正好摔到了地上放在木板上的大钉子,钉子刺穿了孩子的头。情况紧急,黄宝成一骨碌爬起来开车直奔玉喜家,先给孩子做了简单的处理,看情况不妙,用自己的车拉着孩子直奔旗医院,旗医院医生建议去大医院,宝成又开车拉着孩子到了长春吉大医院。经过手术,孩子康复。玉喜逢人便说:“我儿子多亏了宝成啊!”
15年来,黄宝成医治患者10多万人次,村里贫困户因没现钱在他家药店赊账的药费就达6万多元。谈起这些,黄宝成的想法很单纯:“每天看到那么多病人信赖的目光,听他们说一句,‘宝成医生,有你在,我们看病可真方便’,我就满足了。”(记者 郭洪申 冯雪玉 陈春燕 通讯员 白嘎丽)
点评:15年扎根最基层,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浮夸的辞藻,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出诊,每一次出诊后面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承载着一名医生视患者如天的使命感,黄宝成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