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什么?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当前,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工作,内蒙古将加快推进文得根水库等12个重点水利项目。那么,这12个重点水利项目对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戈锋:内蒙古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总体上是个缺水省区,水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指出“将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我们可以看到,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8个方面的发展定位及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的目标,都离不开水的支撑和保障。
譬如文得根水库及至乌兰浩特输水段工程建设,便有着调蓄兴安盟绰尔河流域相对丰富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在兴安盟的有效合理配置,满足兴安盟发展高附加值的煤炭深加工等工业项目用水要求的作用。12个重大水利项目,是促进内蒙古平衡协调发展,实现全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
内蒙古社科院副研究员韩成福:水利兴,五谷丰。内蒙古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实现旱涝保收的能力。
内蒙古12个重大水利项目,对农牧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比如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工程建成实施后,水田亩数可增加10.39万亩,发展水浇地9.88万亩,可生产粮食21683.01万公斤,粮食增加产值22766万元,增加农牧民收入2363元/人。东台子水库建设工程建成后,可切实改善下游翁牛特旗海日苏、温都查干及大兴灌区的灌溉条件,保障下游灌溉面积2030年可达到63.4万亩,满足了赤峰市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迫切需要。
自治区水利厅总工程师路二文: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以来,更多的发展目标都和水利关系密切。尤其是自治区建设生态文明风景线的目标,更不能忽视水利的保障功能。
清洁能源、煤化工、绿色农畜产品等产业的发展无一不依赖水利。12个重大水利项目,围绕解决缺水地区水源问题和重点缺水项目的水量指标配置,通过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使区域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得以缓解,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城市水生态环境将得到很好改善。
文得根水库及至乌兰浩特输水段工程及后续争取早日建设的乌兰浩特至通辽段输水工程,嫩江干流治理工程等,对于有效缓解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状况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水务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郭永全:嫩江流域夏秋季雨量集中,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造成沿江地区较大的损失。实施嫩江干流治理工程,可以保障嫩江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对沿河工业、农业、县域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把水利的文章做好,经济建设就会受到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失去了重要依托。莫旗现有耕地800万亩,但是,有效灌溉面积不足20%,因此,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扩大灌溉面积,十分必要。这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记者刘春 张慧玲 通讯员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