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草原上的戈壁羊,以其鲜美的肉质、优良的品种,成为四子王旗以牧立旗的品牌,而这离不开1位畜牧工作者20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他埋头致力于戈壁羊的特培和选育、繁殖性能及羔羊当年育肥出栏试验,使戈壁羊在1997年度获得命名;积极探索提高秸秆的转化利用率,引进“两贮一化”技术,为发展育肥牛、羊提供可靠的饲料来源。他就是四子王旗畜牧站高级畜牧师武金栋。
1991年,武金栋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选择返回家乡,在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与汗水。武金栋告诉记者:“我要用所学的畜牧专业知识,带领牧民走出一条致富路。”杂交改良刚起步时,牧民们普遍没有认识到杂交改良的好处,武金栋就与苏木领导走村串户做动员工作,发放科技小册子和光盘。一直观望的红格尔苏木牧民高兴亮看到邻居家的羊经杂交改良后挣了20万元,于是第二年参与进来,现如今年收入有30多万元。
“我们这里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但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仍得不到普及”,为普及畜牧业适用生产技术,武金栋在相对集中的村办班或以会代训,把技术资料发放到农牧民手中,将品种改良、暖棚快速育肥、优良牧草栽培技术、畜疫防治等技术传授给农牧民。他还经常深入农牧民家羊圈进行技术指导。几年来,共培训农牧民2.3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5万册。
2013年,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武金栋与赛诺牧业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胚胎移植技术,扩大杜泊种羊供种能力。购买1只优质种羊需要2万元,特殊品种的甚至能达到20万元,而胚胎移植技术有效扩大了种羊扩繁数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他还与公司合作,选育“杜蒙”羊1520只,戈壁双羔羊150只,并建立档案,为杜蒙肉羊和戈壁双羔羊的选育奠定基础。
“搞畜牧业,光靠埋头苦干不行了,得有思想、有技术才行”,在武金栋组建的大北农养殖合作社,很多牧民得到了实惠。牧民李德威算了一笔账,入社前有基础母羊70只,1年能卖80多只羔羊,收入1.5万元;现在有基础母羊50只,由于有技术的支持,双羔率明显上升,能卖80多只羔羊,收入3万多元,翻了1倍。
真情付出,回报必丰。武金栋2012年被自治区科技厅、老促会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同年,肉羊胚胎移植及细管冷冻精液技术被评为自治区示范丰收一等奖。
如今,仍然奔波在养殖一线的武金栋说:“能以所学帮助乡亲们发家致富,我感到很踏实。”(记者 皇甫美鲜 通讯员 刘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