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通辽科左中旗出现了蝗虫灾害 发生面积达120万亩
内蒙古新闻网  14-07-09 10:53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我是科左中旗的,我们这儿出现了蝗虫灾害,草场都吃没了,现在开始吃庄稼了!情况属实,希望贵报能关注,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谢谢了!”近日,家住通辽市科左中旗的农民白先生用微信向本报记者发来这段文字的同时也配上了两张大田玉米被蝗虫蚕食的图片。

  昨日,记者从通辽市草原工作站了解到,六月上旬以来,受湿、热气候影响,通辽市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部分草牧场开始发生蝗虫灾害,发生面积达120万亩,其中达到防控指标面积65万亩。灾情发生后,该旗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但随着近期降雨增多湿度加大,气温又持续走高,蝗虫灾害有明显蔓延趋势。

  目前,该旗已有5个苏木乡镇场出现了蝗虫灾情,严重威胁着农牧业生产安全。

  发生面积广

  目前,该旗珠日河牧场、希伯花镇、花胡硕苏木、舍伯吐镇、宝龙山镇陆续发生蝗虫灾害,发生面积达到189.6万亩,严重危害面积100.6万亩。其中:珠日河地区81万亩、希伯花地区13万亩、花胡硕地区5.6万亩、宝龙山地区1万亩。严重危害发生区平均虫口密度每平方米55头,最高虫口密度达到每平方米95头。

  防控难度大

  该旗先后从市、旗两级农牧业部门调拨25.5吨防杀蝗虫专用药品,动用14台大型蝗虫防治专用机械、中小型灭虫机械42台,动用人力2200人次,已对57.2万亩受灾较重的草牧场进行有效防控,并设置了防治隔离带。但由于虫害发生面积广,杀虫药物短缺,机械投入有限,特别是近期雨水天气多,气温持续走高,极利于蝗虫爆发,防控难度极大。

  防控时间紧

  目前受灾区域蝗虫主要是亚洲小车蝗和笨蝗,大部分虫龄为3-4龄,部分已达到5龄,主要集中在草牧场,再过5-8天将有大量蝗虫达到5龄,开始羽化、迁徙。蝗虫一旦迁徙,每天迁徙速度约在5-6公里,且存活期大约大约40天以上,如不及时有效防控,将对该旗粮食生产,特别是西部百万亩粮食功能区造成严重威胁。

  据通辽市草原植保部门统计,截至7月6日晚7:00时,通辽市科左中旗蝗虫发生面积207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109万亩。其中珠日河85万亩、希伯花13万亩、花胡硕10万亩、宝龙山1万亩,平均虫口密度55头/平方米,最高虫口密度达到95头/平方米。

  蝗虫发生后,旗、乡两级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蝗虫防治工作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期间,区、市两级草原工作站人员和市、旗两级领导多次深入发生地区检查指导防虫工作。科左中旗旗委、旗政府抓住防治蝗虫最佳时期,投放大量农药、机械和人力,累计向蝗虫发生严重地区发放农药25.5吨(市级投入15.5万吨),已投入使用24.8万吨;动用大型喷药机械13台(市里调拨8台)、中小型喷药机械1727台次,出动劳力及技术人员3468人次,采取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较轻地区打隔离带、重点地区采取全覆盖),共防治76.6万亩,占严重危害面积的70.3%,初步遏制了蝗虫的扩散蔓延趋势。但由于防虫时间紧、任务重,防控资金、专业设备和药物筹集存在困难,蝗灾情况依然十分严峻。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六月表情
世界美味大聚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美猴王动漫生活体验馆将落户青城
密林深处有“人家”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