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气温骤升至33度。午后,我们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城出发,沿穿沙公路一路向西。乌兰布和沙漠,浩瀚无边。路,仿佛没有尽头。
路旁新栽的白杨和金叶榆,叶子稀疏,枝干纤细,在烈日下依旧挺拔。它们和白刺、柠条、红柳、沙枣、蒙古扁桃等沙漠植物一起,努力在戈壁上涂抹生机。
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磴口大队巡查中队执勤点在距县城47公里之外,我们路上花了一个小时。执勤点位于S312公路103公里处的丁字路口,一面是荒山,一面是戈壁,气温比山下更高。四五辆大车排成队,中队长杨俊顺、交警智泉和协警刘海龙正在检查驾驶证、行驶证,嘱咐他们注意安全。下午3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脚下的柏油路面有些烫脚。
站在炎炎烈日下,杨俊顺说其实他们并不怕晒,他们怕的是刮风,戈壁滩一刮风便飞沙走石,昏天黑地。“刮起风来,人都站不住。”还有比刮风更恐怖的,那便是下雨。“一下雨,这里可能下来洪水,山体滑坡,容易出交通事故。”杨俊顺指了指旁边光秃秃的土石山。好在一年到头,大雨并不多见。
S312路是临河通往新疆哈密的,也是外地进入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必经之路。路不宽,只容两辆车相会。这条路的车流量季节性特强,85%是外地车。3月到11月,日车流量在150辆左右,胡杨节期间,日车流量可达800到1000辆。他们每天得工作十几个小时,国庆节根本不休息。客运班车、危化品车、大型货车都是重点管理车辆,一点儿也不能马虎。查验驾驶证、行驶证,看司机是否系安全带,有时再检查一下车的制动性能,帮忙换轮胎,遇到求助的人帮把手。至于问路指路,排除车的小毛病,更是家常便饭。工作虽平常琐碎,但却关系到人车安全。
上星期,大队又给调过来两名交警。交警智泉刚来几天,就被晒黑了,笑起来牙齿格外白。交警郑利普和协警宝力格去县里学习了,我们没有见到。3年来,一直是杨俊顺带领两名年轻的协警早出晚归,在这里驻守,辖区内没发生过一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站一天岗,腰酸背痛,天冷了回宿舍还得现烧暖气。“为了让家里暖和点,宝力格常常要烧到夜里12点。”杨俊顺说。宝力格当兵回来3年了,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宿舍里的被子属他的最方正。
早晨6点多起床烧暖气,为了不打扰室友,他摸黑也能把被子叠得有棱有角。
距离执勤点13公里的哈腾嘎查,是中队的驻地。宿舍虽然简陋,却非常整洁。一台29英寸的老式电视,是最显眼的家具。有线电视刚接通,杨俊顺在县城花200块钱买了这个二手电视。以前,3个人下了班只能聊天、看碟。现在多了两个人,又多了一台电视,驻地总算不那么冷清了。工作在荒郊野外,宿舍就是他们温馨的港湾。
巡查中队虽办不了业务,却可以为当地牧民提供一些方便。比如利用回大队办事的机会,帮他们买些生活用品。久而久之,牧民有事就爱给他们打电话,连羊丢了也要找他们。同时,牧民也替他们做了许多工作,义务宣传酒驾的危害,效果非常好。过去牧区酒驾非常严重,现在辖区虽然车多了,但酒驾出事却听不到了。去年腊月二十六,牧民毕利格碰上杨俊顺他们中午在执勤点吃方便面,晚上便邀请他们去家里吃羊肉。得知中队食堂做饭的大师傅生病回家了,毕利格还让媳妇儿给他们拌了半盆饺子馅端走。
交警们讲起警民互助的故事,个个怀着情深。时间长了,他们对这方土地也充满了热爱。大队岗位互换时,两名年轻的协警跟杨俊顺说:“中队长,您可别把我们交流出去,我们就在这儿了!”辖区2860平方公里,2816人,31公里的路段,他们无一不留恋。“所有的村庄、路标、植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但交警和协警的爱是深沉的,饱满的。(记者 陈春艳 通讯员 周恩立 王彦军)
点评:荒郊野外,不毛之地,有交警和协警栉风沐雨的身影。先来的不愿意走,后来的没有怨言,一颗颗火热的心,温暖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因为热爱,所以不舍;因为不舍,所以崇高。天地之间,唯有崇高的灵魂可屹立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