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稀罕!鲜为人知的蓝色肉芝惊艳呼和浩特
内蒙古新闻网  14-07-29 10:10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7月27日,鲜为人知的蓝色肉芝在呼和浩特市出现。肉芝,俗称太岁。蓝色肉芝,也就是蓝色太岁。当日,记者目睹了这一蓝色肉芝的风采。蓝色肉芝,正是《本草纲目》记载中的“青者”,在太岁界,一直是传说。到底有没有蓝太岁,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信其有者,对蓝色太岁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古籍里的描述中:“青者如翠羽。”

  古籍中的5个字,引起太岁爱好者无限遐想……蓝色太岁到底是什么样子?太岁爱好者们众说纷纭,说法不一,直至这次蓝色肉芝真正露面……成为了古籍描述中的最好佐证。

  400多年前,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将肉芝奉为上品。《本草纲目》中不但记载了肉芝的功效,而且对赤、白、黑、青、黄这5种肉芝的颜色有着明确的记述:“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久食,身轻不老,延年神仙。”

  单体有气味

  “一直以来,多数太岁发现者认为太岁是无色无味的。实际这个问题可能只有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太岁收藏者有发言权。”呼和浩特市一位太岁收藏者说,“只有代表性地收集到全国发现的各类太岁之后,才能对太岁整体有个真实全面的了解。从发现的角度讲,各地的太岁因为生长环境不同其单体也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存在于外表上的感观。”

  “不同环境形成的太岁,除了颜色或者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之外,气味可能也会不同,这就像人一样,不同的太岁会有不同的味道,有的是淡淡的土腥味,有的是一种清香,有的则气味浓烈……我想,以前有些发现者所说的太岁无味是相对而言,可能他们认为,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便是无味了。尤其是那些泡过太岁的水,那些水在与太岁分离后,放置一个星期左右,就会产生气味,由不同的太岁生成的不同的太岁水,在与太岁分离后,产生的气味也不同。有一种太岁肉质有众多小孔,孔与孔互不连通,有得还包裹着水或者其他有机物,这种太岁泡水后有很浓的气味,但是活性也很强,经过实验,其泡出的水杀菌性也很强。”河北省承德市一位太岁爱好者这样分析。他说,2011年,为了给家人治病,他专程跑到山东省青岛市,买下一个气味很浓的太岁单体,后来实验证明,这种太岁的保健与杀菌效果十分明显。

青肉芝如翠羽(资料图片)

  青者如翠羽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肉芝,也就是太岁,其保健效果已经毋庸置疑:久食,身轻不老,延年神仙。人们对太岁保健效果的追求,激发太岁爱好者不断涌现。

  除《本草纲目》记载的这些功效之外,肉芝令人着迷的地方是其纯净而明亮的色彩。

  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对传统颜色有着这样的记述:“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自古时起,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被定为我国传统五色,也是人们通过肉眼能够明显识别的。

  由此,也进一步说明了《本草纲目》中为何出现了“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这样的描述。赤、白、黑、黄这几种颜色都不难区分,而且,在现今生活中,赤、白、黑、黄这4种颜色的肉芝均有发现,对应古籍中的记述,也得以有了一一印证。只是,被描述为“青者如翠羽”的蓝色肉芝迟迟没有被发现。

  那么,“青者如翠羽”中的青者,所述的到底是怎样一种颜色呢?

  “翠羽”一词在古诗词中多有提到,译注中多指翠鸟的羽毛,也代指孔雀或翠鸟,比喻为青色的树叶,借指珍宝,也用来比喻青色的茶叶。

  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东汉文学家蔡邕写过一首《翠鸟诗》:“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除通经史、善辞赋外,还精通书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名望最高。在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笔下,翠鸟轻盈的身形和灵动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蔡邕在形容翠鸟的颜色时,用的也是“青”,而非其他。

  “见到蓝色太岁,你才会发现,原来在古代文学辞赋中的‘青’色,是那样的夺目,似乎只有这个‘青’字,才能与蓝色太岁散发出的气息相通。这种‘青’色,看似有一个年纪,又绝非因岁月而成,如果无意中增上几分还是减去几分,都会让人觉得遗憾。”呼和浩特市一位太岁爱好者这样形容蓝色太岁。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刘晓霞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内蒙古包头举行稍麦王大赛
蒙古族佳丽争奇斗艳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