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两地书
在罗辽复的科研生涯中有一段非常美妙的故事,那就是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陆埮20多年间往返的2800多封信。靠着这些通信搜集信息,罗辽复和老同学探讨粒子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的深奥物理学问题。
罗辽复与陆埮的“革命”情谊,开始于17岁那年。在北上的列车上,两人是隔着火车座椅背靠背坐着的,快下火车时,陆埮向身边的人打听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的地址,此时他们才发现,彼此竟是同班同学。5年的大学生活中,他们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起学习、做研究。毕业后罗辽复来到内蒙古大学,而陆埮则辗转到了南京大学。自此两人开始鸿雁传书进行科学探究。
罗辽复从1962年开始对他们之间的学术通信进行编号,罗辽复的信用LF打头,陆埮的来信用LT打头。他们的通信非常频繁,常常隔三四天就要寄出一封。据1981年7月的记录,单从罗辽复处发出的标号信件就有1516封,从陆埮发出的标号信件为1290封。
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支撑着他们通信20多年,跨越了“文革”,即使“文革”的“高压”也没有中断他们的学术讨论。
1974年12月,他们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丁肇中关于J/PSI粒子的发现十分关注。从LT576草拟了他们研究J/PSI粒子的初稿开始,经过了几次紧张讨论后,从LT576到LF593最终定稿,LF593中记载了这样的经历:“此文于1974年12月18日下午送出,半个月来,多少不眠之夜,多少斗争之场”。他们很快收到物理学报主编朱洪元的回信,当时学报编辑部的稿件积压现象非常严重,但他们的这篇稿子迅速在1975年2月的物理学报上发表了。这是文革正酣中罗辽复和陆埮通信合作搞科研的紧张忙碌又有些尴尬的传奇故事。
在两人通信期间,发表了基本粒子理论方向科学论文70余篇,罗辽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学术研究大转向
1982年,罗辽复已经47岁了。这之前,他研究的是粒子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国内外同行已经无人不晓,他却突然“转了向”,研究起理论生物物理来了。
那时研究粒子理论的困难已经显示出来。因为它所依赖的实验资料不是一般的实验室能够做出来的,它要求的高能加速器,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建造成功的,它要几十年,耗费几十亿的资金,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高能实验的周期愈来愈长,实验资料的积累愈来愈困难,理论的推测成分也就愈来愈多。于是罗辽复有了转行的想法。
1978年,在庐山全国物理学会期间,罗辽复和陆埮注意到了Dyson介绍卡文迪士实验室经验的文章:“7年后,当Bragg从卡文迪士退休,这时候谁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Bragg说他要教世界干些别的事情的时候,他并不是在吹牛皮说大话,他给卡文迪士留下了一个热火朝天的研究中心,在两个新领域内居于世界最前列,这就是射电天文学和分子生物学。”读了这篇文章,他们感到极大的震撼。这是创新的冲动,求实的呼喊,他们决心改行!陆埮成功地转到天文学,罗辽复则转到生物学。
这种大转行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对于他这样一个已经47岁“高龄”的科研人员来说,接受一门全新的科学更是难上加难。
科学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但罗辽复从未因此而大受打击,也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甚至从未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他说:“我不太跟别人作比较,只跟自己比,容易看见自己的进步,而且成功或者失败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只是坚持自己所做的。”
罗辽复认为理论生物物理“遍地黄金”,谁先闯进去谁就会有较大的收获。他断言:“理论生物学将成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理论物理学之于物理学一样。”
尽管业内从来没有理论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理论,这两个学科一般也被认为是并不相通的,但罗辽复觉得二者之间应该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因为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的,而生命现象也无非就是原子、分子的一种高级的组织状况,它也应该遵循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它不应该和物理学相违背。
经过多年的努力,罗辽复终于在内蒙古大学建立起一支研究队伍,开展理论生物学研究,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物理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
罗辽复把理论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成功地运用到生命科学中,提出了密码—序列—构想—动力学的研究路线,在分子进化、基因信息学、蛋白质析迭动力学、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
这支队伍在当时被学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91年加拿大Trainor教授访华,在他呈教育部的访华报告中写道,这是“一个实力很强的组,在罗辽复教授的领导下从事进化理论各方面的研究,他们肯定是此研究领域中国最强的一个组,从其国际声誉就可证明这一点。”
成就滚滚而来。50多年来,罗辽复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出版了《量子场论》《非平衡统计理论》《理论生物物理学理论集》《生命进化的物理观》等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专著。其中《量子场论》《非平衡统计理论》成为我国多所高等院校研究生喜欢的参考教材。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奖,1980年内蒙古科技成果一等奖,1986年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19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基础科学乌兰夫奖金,1996年内蒙古科技成果一等奖,1999年“宝钢优秀教师”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把目光落在内蒙古大学,邀请罗辽复任兼职教授。
业界赞誉罗辽复:“为奠定我国在这一新型交叉学科的研究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科学研究课题始终处于国际前沿,尤其在基因序列的理论研究方面,80年代率先在我国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罗辽复却说:“我是一个能力有限的人,我不能同时做几件事,我把这件事做好了,就满足了。”(记者杨洪梅 院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