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农民而言,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更是充满希望的季节。然而,对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白沙泉村委会小马莲渠村的陈根元、郭亮、王有俊3户村民来讲,希望留在了春天,进入夏季后,他们只剩下了伤心。因为他们认为,他们6月份给自己的油菜地里喷打了一种商标为“中储农资”生产的“薯实美”除草剂直接导致近70亩油菜绝收。
眼看着别人家的庄稼地一片绿油油,陈根元、郭亮、王有俊3户村民欲哭无泪。8月4日,3人向本报记者反映了此事,希望得到关注。
近70亩油菜干枯发黄
接到反映后,8月5日,记者前往武川县哈乐镇白沙泉村委会小马莲渠村采访。在3位村民的带领下,记者首先来到小马莲渠村民陈根元家的西大地,在这里陈根元有两块地都种的是油菜,加起来差不多有9亩。
在现场记者留意到,原本种植油菜的两块地如今长满了约半米高的灰菜和野草,地里偶尔还能看到几棵侥幸活下来的油菜苗,而没有使用“薯实美”除草剂的邻家菜地却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陈根元指着撂荒的菜地心痛地说:“这么好的地就这样荒了,如果按今年油菜的长势,每亩收入1000元应该不成问题,按此计算我仅这两块地就差不多损失1万元。”
离开陈根元的西大地,记者来到位于村子西南方向村民王有俊的油菜地。只见撂荒的地里同样长满了约半米高的灰菜和野草,在地头偶尔还能看到喷洒农药后被丢弃褪了色的“薯实美”包装袋,而与其仅隔一家村民王成俊的地里近一人高的油菜已经开始挂籽。“你看看人家地里的马铃薯和油菜长得有多好,我这8亩多地全荒了,仅这块地我的损失就近万元。”王有俊担忧地告诉记者,如果这个事情现在不解决,撂荒的地翻不过,势必会影响明年的春耕。”陈根元满眼羡慕却也满眼无奈。
据了解,此次3户村民中,损失最大的是村民陈根元,近70亩绝收的油菜地,他家占了35亩。
村民称祸起除草剂
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每到农忙锄草的季节,庄稼地里杂草特别多,农民大多会选择农药除草剂进行除草,而选择什么样的除草剂,农民们绞尽脑汁,大伙儿不怕别的,就怕买到假农药。
为了避免买到假农药,6月18日,陈根元、郭亮、王有俊3户村民特意委托村民郭亮在城里工作的女儿,去呼和浩特市蒙田种苗有限公司花960元购买了120袋“薯实美”除草剂。除草剂买回来后,几家人迫不及待地喷洒在各自的油菜地里,但几天后的情景令3户村民不知所措,已经几厘米高的油菜芯开始发黄枯萎,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几户村民按照包装袋上的电话赶紧与厂家进行咨询。“我们把情况向厂家进行了说明,可是对方称‘哪买的药还去找哪儿,你们赶快去找呼和浩特的代理商。”陈根元向记者介绍情况说。
听了厂家的说法,心急如焚的陈根元叫上郭亮,两人直奔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农科院北侧13号的呼和浩特市蒙田种苗有限公司。郭亮回忆:“我当时跟柜台内卖农药的一位女售货员说,我们是武川县哈乐镇小马莲渠村的,用了你家卖的‘薯实美’除草剂,结果油菜叶子大部分都黄了。该女售货员回应我‘你们咋把药打到那里面去了(指油菜地里)?’我一听,随手从柜台上拿起一袋‘薯实美’除草剂,然后撕开对售货员说‘这上面不是写着适用于棉花和油菜吗?’而柜台内另一名男子却辩称‘你要打应该(也是)单打,而不应该混合打……”最后,双方争吵一番也未拿出解决的办法。
双方各持说法
在郭亮家中,他拿出了已经拆开包装的“薯实美”除草剂给记者看,该包装袋左上角印有“中储农资”的商标,在包装右上角则有“薯实美”3个字,中间写着:“精吡氟禾草灵。”拆开外面的包装袋,里面分装有两个小袋:一小袋是白色包装,另一小袋为蓝色包装。在一袋净含量为25毫升的“精吡氟禾草灵”白色小包装袋上记者看到,该包装袋虽印有全面的产品名称、使用说明、有效成分含量和厂址等信息,但左上角商标却变成了“中农科美”;而另一蓝色小包装上仅有“专用助剂(进口)”几个字。
郭亮气愤地说:“这明显是假药,因为外包装和内包装商标不符,尤其是里面的蓝色小包装,连个说明也没有,谁知道是不是进口助剂?最为关键的是在白色小袋上明确写有‘适用于棉花、油菜、花生及多种阔叶蔬菜’,如果不能用,为何要这样写?!”
对此,呼和浩特市蒙田种苗有限公司经理范锦珊8月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称:“包装袋上写的适用于油菜,就能往油菜上打,你知道油菜籽分多少种?油菜籽分芥菜型和橄榄型,橄榄型是圆叶,芥菜型是尖叶;橄榄型油菜籽比较通用,打这种除草剂一点问题没有,唯独内蒙古地区用的是芥菜型油菜籽。”记者质疑:“除草剂包装袋上并没有标明适用于芥菜型还是橄榄型,普通的消费者根本无法鉴别。目前造成的后果该谁承担呢?”
面对记者的质疑,范锦珊说:“他们当时买的是马铃薯除草剂,没说买油菜籽除草剂,你用的时候为何不向我们咨询一下,你把油菜打死了来找我?!另外他们过来买解药的时候,明明说自己用错了,(现在)还来讹我,你说合理不合理吧?!”记者又问道:“当事人反映你们公司销售的‘薯实美’除草剂大小包装袋的商标不符,怀疑是假农药,您怎么看?”范锦珊答复称:“东西定不定为伪劣产品,那是工商局的事儿。我肯定说我里头的东西没问题,最后相关部门定假了,也不关我的事,这个东西又不是我生产的。这个事情我们已经跟厂家商量过了,厂家也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答应赔个几千元,但他们一开口就问人家要十几万,根本不可能。”
等待检测结果
随后,针对呼和浩特市蒙田种苗有限公司销售的“薯实美”除草剂内外商标不符一事,呼和浩特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长刘志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说它是一种正式的包装,经销商肯定有责任。作为经销商,有义务核实所经销产品的真伪。
经销商称“内蒙古地区的芥菜型油菜籽不能喷洒该农药”,而农民提出质疑“如果不能用,为何包装袋要这样写”,记者就此争论向刘志强进行了说明。“农民质疑的没问题。如果产品不能在油菜上使用,经销商必须附加说明,现在经销商在狡辩。”刘志强告诉记者。
对于村民质疑“薯实美”除草剂惹祸致使庄稼绝收一事,刘志强说:“我们需要等待关于产品的相关检测结果后才能确定下一步的工作。”
村民郭亮已经将“薯实美”除草剂送到相关检测机构,目前正等待结果。文·摄影/本报记者 梁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