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和林格尔剪纸开始了它初步的产业发展的新尝试。和林格尔剪纸学会把和林格尔剪纸与装置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现代化的厅堂馆所、印染服饰、陶艺、贺卡、邮票、书籍装帧、旅游纪念品、舞台美术等当代社会生活,成为极富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特性的标识符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林格尔剪纸文化事业在以抢救、保护、传承为核心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条健康、科学的剪纸传播和发展之路,成为当代中国剪纸文化界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
和林泥塑作品
除和林剪纸外,泥塑也是和林县古朴的民间艺术,然而,无论是剪纸还是泥塑,眼下都和许多民间的老手艺一样,也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为了让这些古老艺术得以传承,城关镇下喇嘛盖文化大院内设立了泥塑、剪纸体验区,为一批热爱剪纸、泥塑的民间艺人和年轻人提供了创作和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在学习、创作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教育。
在城关镇下喇嘛盖文化大院内,记者到来时,一些民间艺人和年轻学习者正在这里学习和制作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只见他们将那些人们口中所说的一块块“烂胶泥”,一张张大红纸拿捏在手中,经过独具匠心的设计、制作,几番功夫下去,这些原本没有生命的泥块儿、红纸,在他们的手里便有了灵魂,有了语言,有了动作,轻而易举地为观者打造出一个手指之间的艺术世界。片刻工夫,只见橱柜上摆满了各种纯手工制作的形神兼备、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剪纸和泥塑,大大小小摆满一柜。村民姜果绿兴趣盎然地领着记者一一参观介绍,有雕工精美的猪八戒、关公、弥勒佛、扭秧歌的女子及《水浒传》里的各色传奇人物,也有神情生动的春种秋收的连环剪纸画,令人目不暇接。
不仅是和林格尔剪纸、泥塑,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加深,经过非遗保护人员大量的田野普查和档案资料整理、申报,和林县挖掘出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林格尔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武家泥塑被列入自治区保护名录,厂圪洞庙会、和林炖羊肉、和林鼓乐、和林面塑、撂份子等五项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另外还整理出县级保护名录九项。
“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看书学习的好地方
“农家书屋”受欢迎
除了像东篱书院这样的书画爱好者聚集地外,在和林能供普通百姓看书的地方不少,“农家书屋”就是摆放在村头田间的文化大餐。
在盛乐镇白彦兔村,村民只要和管理员打个招呼,就可以进入“农家书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里的书籍分门别类,有文化、生活、儿童、科技等等,而饲养类的书籍是最受村民欢迎的。
记者到来时,69岁的张玉根正在书屋看书,张玉根告诉记者,村里人经常来书屋,年轻人喜欢文化、生活方面的书,而老年人一般喜欢看养殖类的书。
据和林县文体局工作人员刘涛介绍,和林县有150个行政村,农村人口近15万,全面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解决广大农村朋友“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和林县已建成并运行了146家书屋,平均面积30平方米以上。
除此之外,今年,和林县还免费开放了图书阅览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室、绘画书法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开放时间每周达48小时。为了进一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今年上半年,和林县文体部门在农村已放映电影700场,其中科教片300场,故事片400场。同时,和林县乌兰牧骑也发挥专业团体演出作用,赴本县农村和周边地区共演出传统剧目10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