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不能“骗你没商量”
 

  又到假期,许多大学生会找家用工单位打工,赚些“外快”,一来贴补下学期的费用,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二来提前接触一下社会,为将来就业垫底子。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与现实有差距,他们在求职路上常常会遇到这个“坑”、那个“局”,拿不到应得的劳动报酬。

  走进劳务市场的在校大学生,因为“物美价廉”,一些小公司、小作坊、小饭店等竞相争抢。这类用人单位的老板潜意识里并没有把大学生当成一个正常劳动力看待,只是一些嘴上没毛的娃娃,是来“玩”的,工钱意思意思就行了。还有些单位本身就是市场上的“黑户”,经营上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干脆“骗你没商量”。比较来说,这些求职的大学生思想单纯、目标明确,只关心用人单位能给开多少薪酬,至于自己的权益很少关心,脑子里也没有用工协议的概念。等过段时间,老板就找各种理由轰大学生走,大学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而不法雇主望着远去的大学生,心里却在偷着乐。

  应该说,大学生假期打工已成为一种趋势,不管他们打工目的怎样,付出劳动就必须有一定的劳动报酬。从法律角度看,要解决大学生假期打工维权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把在校大学生打工纳入到劳动保护范围。同时,职能部门不能袖手旁观,要尽到应尽的职责,关注在校大学生打工受骗的现象,经常派出人员巡查就业市场。一旦发现有单位雇佣在校大学生,就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合同法》,并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没有签订用工协议的,当场安排签订。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通过正规服务单位寻找兼职,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就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身权益。(刘生荣)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风车”飞转
内蒙古举行第二届村道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