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使用微信的人不难发现,原本作为大家发表日志、晒幸福、与朋友沟通的交流平台,最近却被一些有“心”人看见了商机,在公共平台做起了生意,衣服、包包、食品、化妆品代购等等,只要能卖得掉,都会在朋友圈里兜售。
“我就经常在朋友的微店里买化妆品。朋友的产品,我当然是信得过的。而且从她那里买比在网店买要方便,商品拿到手的速度也比较快。”“90后”李路对记者说。
但乌兰察布市民张女士就没那么幸运了。前不久,张女士看见同事的一双运动鞋很好看,准备在网店也买一双。后来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也看到了同款运动鞋,于是和微信号“猫猫雨”的朋友沟通后,在她那里购买了这款运动鞋。可鞋子拿到手时,张女士发现,这鞋和图片上的不一样,颜色比较淡,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哎,都是比较好的朋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我心里再不满意,也不能拉下脸去要求朋友退货。只能将就着穿了。”张女士无奈地说。
“我也吃了个友情的哑巴亏。前段时间有一款化妆品很火,宣传保湿、润肤、美白效果都不错,我也心动了。正好一个朋友开的微信店里就有这款化妆品,和朋友沟通后,她保证以最低的进货价卖给我。一开始,我还挺开心,原价260元的产品我花了170元就买到手了。可后来,我的另一个朋友也在她的微信朋友圈中买了一瓶和我一样的化妆品,她说才花了130元。无形中,我比别人多花了40元。两天前,我的女儿在淘宝店里看到了这款化妆品,而且是全国厂家直销代理,一看上面的价格,包邮才70元。后来我忍不住联系了开微店的朋友,和她说了淘宝店里的产品价格。她回复我那是假的,自己卖的是真品,还告诉我一堆验证真假的方法。通过这些验证方法,我女儿再次和网店的产品做了比较,发现人家也是卖的真品。女儿与卖家聊天得知,因他是这款产品的厂家直销代理商,很多其它商店都是从他那里进货。这一下,我什么都没再问那个朋友,只当自己吃了一回友情亏。”市民孙女士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在微信里开微店的商家所对应的顾客大多都是自己的朋友。这种针对熟人营销的模式,交易成功率要比陌生人之间高出很多,因为信任度高,产品的针对性也强。但是这种营销模式也有其劣势。首先付账方式有风险。与淘宝网店相比,微店的交易缺少第三方的安全担保保障,基本都是先付款到老板的银行账户后发货。其次,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很难保留有效证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货不对版时,出于朋友情面,只能默认,难退难换。第三,很容易为一些不法商贩经销违规、仿冒产品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