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理论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邓小平科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内蒙古党校 马桂英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科技思想体系,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次内容:第一,邓小平的科学技术观。他提出“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石”等观点。第二,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他提出“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体制改革思想,“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的扩大科技工作的对外开放观点;“发展科技的基础在教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观点。第三,邓小平关于发展科技的方针、政策的论述。他提出“重视基础性研究,基础性研究是应用开发的先导和源泉”“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高等院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成了中国总体对外开放战略的确立。邓小平青年时期远渡重洋的求学经历,以及20世纪科技文化对邓小平的浸润,使他以政治家的敏锐性,深刻理解和领会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这直接促成了他的对外科技开放思想的形成和我国总体对外开放战略的确立。二是富含深远的政治文化意蕴。我国科技对外开放战略以及总体对外开放战略形成后,中国的文化观念也迅速转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之风蔚然兴起。知识经济大潮在中国大地上滚滚涌动,使整个中国社会形成了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崇尚科学方法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三是促进了我国科技和经济现代化。邓小平关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思想,为我国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凭借;邓小平关于“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的思想,为我国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是审时度势、总结世界历史、汲取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实事求是品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内蒙古社科院 常文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始终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的忽视民族区域自治权利、随意撤并民族自治地方、破坏民族区域自治等情况予以坚决纠正。例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内蒙古东西部的一些盟旗曾被划给毗邻的省区管辖。粉碎“四人帮”后,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恢复了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7月以前的行政区划,使得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恢复了原有的面貌。另外,在邓小平同志的重视下,严重影响和破坏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简称“内人党”)特大冤案也得到彻底纠正,所有蒙受不白之冤的干部群众都落实了政策,得到妥善安排。二是针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提出了一整套围绕民族发展这个主题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论断和政策。早在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这就实事求是地把握住了民族地区发展的实质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还把发展作为判断我国民族政策实施成效的重要标尺,认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而对于民族地区的改革,邓小平同志强调“要采取非常稳当的态度”“如果我们患急性病”“那就非出乱子不可”。可见,邓小平同志强调的是,民族地区的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要广泛发动,坚定地领导少数民族自己来进行;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愿望和选择;要促进民族团结,而不能影响民族团结。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全面发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此后,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政策措施,反复强调要从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民族特点、经济结构的实际出发,放宽政策,采取特殊的灵活措施,因地制宜帮助民族地区调整生产方针和生产关系,实行多形式和多层次的生产责任制,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三个维度

内蒙古科技大学 杨彦斌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首次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求社会主义本体之真。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定论,可谓众说纷纭。无论是早期的莫尔、康帕内拉、摩莱里,还是后来的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他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没有走出“乌托邦”的窘境。直至十九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才从空想走向了科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光的普照下,苏联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不断地被抽象、曲解,最终导致苏联寿终正寝。有鉴于此,要推进社会主义不断前进,就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飞跃。

  二是究社会主义发展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这种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锐气渗透在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中,迸发出一种内在的逻辑上的美。“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这五个动词生动地把社会主义描绘成一个变化、发展、充满活力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在邓小平那里,已不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僵化的体制,而是一个动态的、葆有创造性、日新性和共享性的历史进程。

  三是惠社会主义主体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是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是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最伟大“红利”,必将持续地激发中国人民的创造热情,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着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风车”飞转
内蒙古举行第二届村道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