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110,留给草原人民的是一串串闪光的平安记忆……
夏日的一个傍晚,东乌旗满都宝力格苏木牧民达希东日布在放牧时发现,有两个可疑人骑马从边境方向朝他家东面的马群接近。联想到前几年发生的境外不法分子入境盗赶牲畜的案件,他立即打电话报警。报警后,达希东日布一边用望远镜观察两人的行踪,一边接通处警官兵的车载ETS电话报告两人的移动方向,为官兵随时调整追捕方向提供准确信息。满都宝力格边防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一面将情况通报解放军连队对边境线实施有效控制,一面紧急调动了3辆联防车从3个方向对两名可疑人员形成包围之势,半个小时就将可疑人员抓获。经查,他俩确系企图盗赶靠近边境的马群。
内蒙古公安边防部队以草原110为抓手,大力创新边境治安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行了‘夫妻搭档’、‘蒙汉搭配’、‘驻矿包点’等多种配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与草原牧区社会相适应的警务模式,通过开展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攻坚战,集中整治了偷渡、贩枪、贩毒、走私、非法出入境等突出问题,确保了边防辖区治安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
草原110建成以来,内蒙古边防总队几乎所有的大案要案的侦破都有它的一份功劳。
“有两个骑着摩托车的陌生人往边境方向走了!”8月3日13时,正在执勤的陈巴尔虎旗边防大队白音哈达边防派出所民警赛吉拉呼接到牧民官其格的电话。类似这样的警情电话,呼伦贝尔民警可随时掌握,随时出警,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方式在呼伦贝尔市成了反恐利器。
2007年,呼伦贝尔成立了反恐防暴支队,2011年又成立了特警支队。在边境地区,呼伦贝尔建成了有线用户联防组双向互通信息系统,将微信平台与接处警工作无缝衔接,发展2084名群防群治组织成员,形成了网格化好友圈接处警模式。针对个别手机信号盲区,有关部门还为牧民配备了卫星电话,为反恐反暴系统扫除了信息采集的盲点。
“草原110报警点、林区110报警点、灯杆报警法,反恐制暴的信息搜集在边境线上已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局长王树泉说,“只有符合各地特点的打法才是最好的,哪怕我们比暴恐分子快半步,我们就胜利了。”
为挤压可能存在的暴恐空间,呼伦贝尔各地公安还对重点部位、区域进行武装,并不时进行演练。如海拉尔公安分局为辖区的重点商户配发了数百支防暴棍;满洲里公安在巡逻车上储备警棍,以便发生暴恐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警民形成对暴恐分子的合围之势;呼伦贝尔街头,有公安民警的动态巡逻,特警的街面屯警,公安边防、武警的武装交叉巡逻。
从今年年初至今,仅呼伦贝尔全市预防与制止恶性案件就达30余起,信息化反恐反暴系统有效地防止了事态的扩大。
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信息战的“据点”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