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记者驱车去往关东车村,一路上都是新铺的柏油路,路两边绿树成荫,庄稼因为雨水充足长势喜人。克什克腾旗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在进村的路上对记者介绍说,关东车村以前穷得出名,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上个世纪90年代,克什克腾旗年财政收入4000多万元,但工资支出就要6000多万元,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更不要说修路了,这些路都是在2000年后陆续修起来的。十一五期间,克什克腾旗累计投资10亿多元,加强旅游景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实现了科学规划、联片开发、市场互通、客源互济、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全旗基本构成了以草原森林风光、蒙古族风情、历史文化、地质奇观为主体的多样化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已建成以达里湖为中心的草原风情旅游、以热水塘为中心的温泉康乐疗养度假旅游、以乌兰布统古战场为中心的草原生态旅游、以青山岩臼园区为中心的古地质遗迹及其历史文化旅游、以经棚为中心的西拉沐沦旅游五大旅游区域。旅游公路网络化格局基本建成,修筑连接十大景区的旅游公路800多公里。交通好了,来旅游的人多了,也为关东车村等偏远山村的村民办农家乐、牧家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进关东车村,几十户新建的砖瓦房映入眼帘。关东车村村委会负责人对记者说,以前关东车村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坯房,为了发展旅游业,土坯房拆了,政府给村民补贴,让他们搬进了这些新建的房子里去。村民在自家开起了饭店,还向游客提供住宿等服务,每家每年收入都在四五万元,收入很稳定。
村民郝立庭谈起旅游业给村里带来的巨大变化时难掩兴奋之情,他说,关东车村处在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2011年,旗里投资325万元给村民新盖了房子,并让村民搞农家乐项目。当年关东车村因为处在山沟里,从旗里到村里根本没有路,村里的土地全是旱地,只能靠天吃饭。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村民们就开始养山羊卖羊绒,养山羊使土地沙化更加严重,粮食产量更低了,许多村民不得不出外打工谋生。因为关东车村离青山景区仅几公里远,2006年景区开始修路,并通水通电,用的工人全是关东车村村民,一些村民就陆续返乡,每年村里从景区赚取的劳务费就达200多万元,景区修建了3年,村民赚取了600多万元。景区建好后,4个有经营头脑的村民在村边建起了农家乐,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去年克什克腾旗号召全村搞农家乐项目,村里外出打工的农民就都回来了。
路修好了,每年到了旅游旺季,青山景区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有组团的,也有自驾游的。在关东车村,记者发现公路两边都种着香瓜和玉米。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再有一个月,游客就来了,每年关东车村的路边经济就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去年,关东车村的西瓜一个就卖20元,以前没人要的山核桃1斤也卖到了20元。记者在几户村民办的农家乐饭店里看到,饭店里餐桌虽然不多,但是干净整洁,厨房里也都是现代化的设备。郝立庭说,如今村民可以说是干劲十足。春天种完地,村民就到景区当服务员或保安,有的村民自办农家乐,村民年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足千元升至近万元。现在,村民们也调整了养殖习惯,由过去的放养,改成了圈养,他们都懂得了爱护环境就是为自己创造财富。村里还建起了200亩采摘园,并成立了旅游业协会,对村里65户农家乐实行统一管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些年来,克什克腾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富民效果及其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果,充分发挥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强县的品牌效应,大力推进克什克腾旗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克什克腾旗总人口25万,其中农牧业人口为21.19万人,农家乐旅游总收入已经超过了2亿元。目前,全旗共有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渔家乐旅游点200多个,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牧民从业人数占旅游业从业人数的90%以上。2011年,克什克腾旗规划了4个乡村旅游示范区:小红山子农家乐、关东车村农家乐、蛤蟆坝村林家乐、巴彦查干苏木石林服务区牧家乐,共新建设农、牧家乐110户。克什克腾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正走上一条依托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优势,集民俗体验、餐饮娱乐、生态农牧业观光、蒙古族游牧文化等于一体的休闲农林牧旅游之路,为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