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人文美德的目标和价值标准
真实无妄叫做诚,不食言、不欺瞒谓之信。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被称为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诚信包含“礼于外,诚于内”,其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也就是以诚恳待人,靠诚取信于人。“诚”不仅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和个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诚信是金,诚信是胜,诚信是秤,一旦拥有诚信,则终身受益,一旦失去诚信,虽一时侥幸得逞,但最终会遭到失败。
讲诚信是中华文化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孔子家语儒行解》:“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吕氏春秋贵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诚信,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厚重的文明史就会发现,中华民族历来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文明,人人追而求之、歌而颂之。几千年的历史流转,诚信之人功成、失信之人落败的事例处处都是。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获得世人尊敬;季扎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心愿,传为千古佳话。同时,我们也看到,商纣失诚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忘了国,还使一代贤臣饮恨汨罗江……不难理解,诚信是人们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
当今社会,诚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个体道德修养层面,它更是现代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公共领域的交往规矩以及政府机构的行事准则。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条约,都须讲诚信。正所谓,“国无诚信则亡,人无诚信则不立”。
诚信是做人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满嘴假话,口是心非,人们就会把他当做骗子、伪君子,他还能混得下去吗?诚信是交友之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能赢得最多的朋友。
诚信是为政之道。“民无信不立”,如果信用破产,一个政府就很难获得老百姓的拥护。我们代表党和国家政府工作,需要在群众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就必须诚信,说过的话要记得,做过的事要验得,时刻谨记醒自身、明理智。诚信也是国家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国家社会都讲诚信,诚信才能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纽带,才能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状态。
诚信是经商之魂。童叟无欺,一诺千金,既是古老的商业规则,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精髓。诚信还是心灵良药,“君子坦荡荡,暗室不欺心”,就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没有心灵的烦恼。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培育诚信文化。诚信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如果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培育起诚信意识,人与人就难以融洽相处,整个社会就难以安定有序。只要人人在诚信文化建设中做好自己、完善自己,那么我们必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