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的开泰食品公司收走众多农民的甜玉米后,迟迟不给结算。法院判决生效后,开泰食品公司对法院判决也置之不理。”连日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多名农民给本报打来电话说。接到农民们反映的情况后,记者立即前往乌拉特前旗进行采访。
两年欠下200多万
据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通顺泉村多名村民介绍,2011年春播时节,通顺泉村有150多户农民与巴彦淖尔市开泰食品公司(以下简称“开泰公司”)签订了2000亩甜玉米种植收购合同。双方约定,2011年农户为开泰公司种植品种为“脆王”的甜玉米,收购价一级品每穗0.44元;二级品每穗0.29元。秋收时,开泰公司从种植户手中收走甜玉米。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开泰公司应在同年12月底前向种植户付清全部玉米款。可是到了年底,开泰公司一共向该村种植户支付了180多万元的甜玉米款,还欠23.5万元。
村民王全有说:“2012年春播前,开泰公司董事长张玉玺拎着酒肉来到我家,请村里的几个代表吃饭,请求村民们继续为开泰公司种甜玉米,并且承诺到2012年底将两年的玉米款全部结清。因为张玉玺是董事长,还是公务员,所以我们就相信了他的话。2012年,我们村120户农民又与开泰公司签订了1000亩甜玉米种植收购合同。秋季甜玉米成熟后,开泰公司收购了种植户的甜玉米,并开具了过磅单,却迟迟不予支付收购款。这一年,开泰公司一共欠下种植户180多万元,连同2011年欠下的收购款,两年共欠下200多万元。”
村民们还告诉记者,开泰公司曾将很多“乌拉山尿素”用车拉到通顺泉村,以每袋高于市场价20元的价格,抵顶种植户的甜玉米款。当种植户们表示不愿意抵顶时,则被告知不抵顶就一分现金也不给。无奈之下,很多种植户就与开泰公司抵顶了甜玉米款,总共有160万元。郭二成等83户种植户因拒绝抵顶,至今仍未拿到开泰公司所欠的46.5万元甜玉米款。
部分种植户起诉胜诉
由于多次找开泰公司要账未果,部分种植户从2013年1月起,分三批向乌拉特前旗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同年3月15日,经乌拉特前旗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开泰公司与原告杨永福等7户种植户达成了民事调解书。调解书上明确写明:“欠杨永福等7户农民的30820元甜玉米款,于2013年4月30日前一次性付清。”
此外,郭二成等23户种植户起诉开泰公司一案,经乌拉特前旗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后,法院于2013年9月10日下达民事判决书,判决被告开泰公司于2013年9月25日前给付郭二成等23户农民甜玉米款251509.89元,给付违约金6865元。判决生效后,开泰公司没有上诉。
今年5月21日,在乌拉特前旗人民法院的主持调解下,开泰公司与张长伟等众多种植户达成了民事调解书。调解书上也明确写明:“由被告开泰公司偿还农民杨春猴、张长伟等种植户部分甜玉米款,另一部分甜玉米款则由开泰公司用‘乌拉山尿素’以市场价抵顶。”种植户们说:“从2013年3月15日起,开泰公司再次用‘乌拉山尿素’高价抵顶所欠的甜玉米款。当年,‘乌拉山尿素’市场价为每袋100元,而开泰公司却以每袋122元的价格抵顶给种植户。今年春季,‘乌拉山尿素’市场价每袋80元,开泰公司则以113元的价格抵顶给种植户。种植户们对此提出疑义,开泰公司干脆连化肥也不给了,现金更是一分钱也不给。”
后来,手拿判决书和法院调解协议的众多种植户多次找乌拉特前旗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执行人员从开泰公司执行回一辆旧农用四轮车和一些淘汰的旧农机具,来折抵种植户的甜玉米款。这些废旧农机具给农民折抵的价格,有的甚至比市场上新产品的价格还要高。如一台同样型号的农用四轮车,市场上一台新车14000元,而开泰公司一台旧四轮车却要给种植户抵顶17000元。由于种植户不同意用这些执行回来的废旧农机具抵顶,所以至今尚未拿到开泰公司所欠50多万元的甜玉米款。
向法院起诉的只是与开泰公司签订甜玉米收购协议的一大部分种植户,还有一部分没有拿到钱的种植户因害怕遭到报复而自认倒霉,没有起诉。
记者采访落空
记者经查证得知,以张玉玺为法人的开泰公司早在2003年就已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80万元,所有制形式为民营企业,是一家集农畜产品收购、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生产企业,主要经营美国超甜玉米、糯玉米、肉类加工及销售。种植户们手中持有的民事判决书和民事调解书上也均明确标明:开泰公司的法人、董事长为张玉玺。
9月12日下午,记者就此事来到乌拉特前旗旗委宣传部采访,副部长武勇君称张玉玺已经退休,无法取得联系。当记者又提出要采访旗委书记时,武勇君答复“书记不在”。随后,记者根据村民们提供的号码拨通了张玉玺的手机,当记者问及为何拖欠村民们的甜玉米款时,张玉玺连说了两声“我正忙,我正忙!”就挂断了电话。(首席记者 张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