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海市消防支队乌达大队一中队训练现场,班长郭闯正细心地给新战士潘多鑫用创可贴包扎伤口。潘多鑫已记不清这是班长第几次给他包扎伤口了。由于他体质比较差,在体能训练中100米和3000米一直不能达标。郭闯先交给他基本的动作要领,又陪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让他逐渐增加运动量。更重要的,是教他学会什么叫毅力、什么叫荣誉!在班长鼓励下,潘多鑫信心倍增。2个月下来,他已成为一名体能和技能训练都合格的战士……这只是乌海市消防支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呈现出的一个缩影。
2014年初,乌海市消防支队组成了新一届党委。他们认真总结近年来支队建设的经验教训,按总队党委部署,集中精力抓好“知兵爱兵”教育实践活动。支队党委针对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三项措施”狠抓队伍管理。一是抓队伍正规化管理,配齐配强队伍各级领导班子,实行大中队一体化管理。二是夯实队伍管理的基础,真正做到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流。三是抓“两个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队伍安全稳定,提升官兵战斗力,打造一支拉得出去打得赢的消防队伍。
支队党委紧紧把握住“知兵”和“爱兵”两个中心环节,在真知兵上下功夫,在深爱兵上出实招,在善育兵上做文章,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警营环境,有力地促进了队伍的安全稳定。
乌达区二中队战士刘宝是2008年12月入伍的,入伍前家里欠下了13.5万元的债务。不久,刘宝的母亲不幸去世,父亲也患上偏瘫,弟弟在饭店打工时被煤气炸伤致死。得知刘宝的情况后,支队党委书记、政委刘云将刘宝列为点对点重点帮扶战士,多次组织官兵为刘宝捐款,与刘宝进行交心谈话,又协调各级地方单位解决刘宝父亲无人照料的实际困难。刘宝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在部队安心服役。
支队党委在真“知兵”上,把与战士谈心交心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各级干部与战士开展"一对一"的结对活动,通过谈心交心,做到干部对每个士兵的现状详尽掌握,使支队党委能够有针对性地作出决策和回应;在深"爱兵"上,支队党委编制下发了《战士权益手册》,并设置支队、大队、中队三级举报箱和网上信箱,确保战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联系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由支队出费用,利用2年的时间,培养战士学到一技之长,确保将来退役后就业有路。支队还着力解决官兵的实际困难,对19名家庭生活困难的战士,通过"战友互助基金"给予资助。目前支队"储备资金"己达10万多元,对重点困难战士重点帮扶;在善育兵上,支队从新兵下连队开始抓起,对新兵训练上严格要求,生活上深情关爱。中队干部身先士卒,带领新兵从政治思想、业务素质、身体技能上尽快到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战士。(常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