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营改增”不能只算减税多少的微观账,还应算一算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账。
岳宏伟介绍,“营改增”不仅减轻了试点企业的负担,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更重要的是积极推动了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区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始终保持在30以上,已经成为内蒙古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总体而言,我区第三产业总量小,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产业存在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
“‘营改增’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能够通过减轻服务业的税负促进服务业发展。通过使服务业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减轻下游企业税负来拉动服务业发展。对于纳入试点的服务企业而言,由于现在可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提高了服务型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岳宏伟说。
而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13.52亿元,同比增长7%,增幅与第二产业的差距收窄了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2013年第一季度的40.63%增长到2014年第一季度的41.5%。
目前,就研发及技术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言,“营改增”试点的激励效应也逐步显现。“营改增”试点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供服务可以在下游企业抵扣税收,同时这些新兴业态服务规模庞大、设备投资比重高,大都处于设备投入更新阶段,政策支持体现尤为明显。试点以来至今年6月份,我区研发及技术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试点企业纳税人实现减税3600余万元,纳税人增加7300余户。
此外,由于第三产业领域的企业能开具可以用作抵扣的增值税发票,所以第二产业当中与此有关的不少企业都能够享受减税优惠。
经济界人士认为,通过“营改增”试点,打通了第二、第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使资源能够在产业、行业之间合理流动,消除了税制障碍,有利于引导资源向技术先进的优势企业、产业集中,从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益。
“试点后,还会促使企业的经营形式有所转变,一改之前‘小而全、大而全’的形式,把一些辅助业务划分出去,也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作抵扣,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主辅分离和转型升级。”自治区财经界人士指出。
开启服务业发展的春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营改增”正在为内蒙古经济发展“呐喊助威”!(记者郭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