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城镇建设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亮丽风景线·大型主题采访】新型城镇化中的内蒙古故事
 

  今天的内蒙古,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风吹草低“见”的不仅有牛羊,更有那星罗棋布的大小城市,如同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草原上,点亮了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

  明珠璀璨,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得益于各地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到目前,内蒙古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7%。

  然而,城镇化发展中的质量还不够高、实力还不够强、发展还不够均衡、产城融合还不够紧密等矛盾和问题,成为走向纵深的城镇化道路上必须逾越的一道道坎儿。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自治区思路清晰,路径明确:加快推动城镇化,由速度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内涵。今天,草原上的城市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之地,更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精神家园。

  新型城镇化核心在于写好“人”字

  9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

  “三个1亿人”,即促进约1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也是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遵循——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质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

  “我的草场又大又好,我当然选择就地城镇化,建设自己的庄园。”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巴音希里嘎查牧民德布兴吉亚在自家崭新的别墅里兴奋地说。

  鄂托克前旗是自治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地,率先探路牧区城镇化。这里的城镇化立足于尊重农牧民意愿。如果选择留居,有大型集中居住区——新型村庄,小型集中居住区——现代居民点以及散居——现代家庭农牧场三种布局。如果选择转移进城,两个重点城镇——旗府所在地敖勒召其镇和工业重镇上海庙镇,是他们新的归属地。

  德布兴吉亚选择留在自己世代居住的草原上就地实现城镇化。政府对其农牧业项目进行捆绑、集中投入,实现每户拥有一处别墅、一处养殖棚圈、一套喷灌设备、一块规模饲草料基地、一套农机具的“5+1”目标。“建别墅、棚圈啥的,我们只出个小头,大头都政府拿了。”他说。

  50岁的陈占祥则选择了离开缺水严重的草场,搬迁到就近的城镇。他享受到了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等“六个一”政策,他和老伴都在小区物业工作。包括草原奖补、转移进城生活补贴和工资,老两口一年收入10多万元。

  “不管走与留,政府都要让我们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这是陈占祥的理解。而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深刻意义在于,让从未离开过故土的牧民们留住了那份浓浓的乡愁。

  400多万农牧民工

  要变成真正的“城里人”

  今年7月3日晚,一场反映农民工追逐梦想、艰苦创业的话剧——《太阳一定升起》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剧场开演。这场由赤峰市民族歌舞剧院排演的话剧,将主题定位在了农民工的未来生活——这个特殊群体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话剧唤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2013年,内蒙古新增城镇人口28.7万,城镇化率达到58.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城镇化工作会议宣布,今后几年我区将采取系列措施,有序解决400多万名农牧民工的城镇落户问题。

  系列措施指的是,内蒙古将按照城镇规模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即在有合法稳定的就业、居所等条件前提下,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大城市的落户条件,逐步解决400多万名农牧民工落户城镇的问题。同时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让农牧民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

  在城里

  稳得住、过得好、富起来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一家节能门窗公司的新员工杜飞林,不到一个月就能够进行新门窗的安装了。过去靠务农生活的他,如今每月工资3500元,公司不仅管吃管住,还为他上了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

  杜飞林以前是杜日很沟村的村民,今年年初村子随着矿区整体搬迁到镇里。就在他担心今后的出路时,旗就业局组织了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他不仅学到了技能,还在旗就业局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份工作。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进城务工农牧民不断增多。如何让进城农牧民稳定就业,成为该旗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为此,伊旗开展送服务、送岗位、送技能、送资金行动,每年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免费技能培训。进城务工的农牧民可以不受户籍限制,随时进入培训机构参加免费培训。该旗还通过开展订单培训以及专场招聘会,解决了农牧民的上岗问题。

  此外,伊旗还采取“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帮扶策略,集中统筹就业岗位,实时了解人员就业情况,随时调整培训方向和内容,让每一位进城务工农牧民在城里稳得住、过得好、富起来。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