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到2017年内蒙古要让266.6万贫困人口脱贫
内蒙古新闻网  14-10-18 11:04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行动】

   3年近110万人脱贫

  2012年,内蒙古重新调整确定了31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旗县和26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

  据自治区扶贫办计划财务与社会扶贫处处长云利燕介绍说,经过全区上下的一致努力,我区在2011~2013年的3年间解决了近110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

  从2013年开始,我区38名省级领导联系38个扶贫工作重点旗县。38个贫困旗县在省级领导的帮助下,实施了多项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优势特色产业等重大民生项目。从2014年开始,从自治区层面把原有13类扶贫项目精简整合为精准扶贫、金融扶贫、生态移民、雨露计划4项,解决了扶贫项目繁多、投入分散、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从今年起,我区把扶贫项目的审批权也全部下放到旗县,结束了近20年来扶贫项目由自治区审批的历史。

  加大投入办实事

  从“杠杆式”扶贫到立体扶持,从项目整合到旅游扶贫,内蒙古扶贫模式正在从“输血”转为“造血”。全区各地大幅增加了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投入。2014年,中央扶贫资金投入14.9亿元,比2011年增加8亿元,增长2倍多。特别是自治区本级财政2014年投入扶贫资金18.1亿元,比2011年增加16.2亿元,增长近10倍。2014年,盟市和旗县两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亿元,全区四级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41亿元。各行业部门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资金、项目、政策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各盟市、旗县都多渠道整合资金项目,集中对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扶贫攻坚。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每年为全区农村牧区贫困户免费发送1吨煤,解决冬季取暖问题。从2014年开始,为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考入大学和职业院校的学生一次性补助3万~4万元。启动了贫困家庭学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学生就业。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为贫困旗县、乡镇医疗机构捐赠医疗设备。广泛动员企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开发,着力解决事关困难群众看病、上学、取暖等问题。

  【举措】

   为扶贫对象建档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今年我区全面启动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46.3万户、157万扶贫对象的识别工作,正在按照“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旗有档”的要求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将全区的2834个贫困村确定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全面开展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的“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使扶贫工作下沉到村,扶持到户,与扶贫对象无缝对接,集中力量全面扶持,确保到2017年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目前,全区3000多个帮扶单位、1万多名驻村干部派驻到位并展开工作。

  今年全区有1300个贫困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

   启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10月15日,记者从自治区扶贫办了解到,自2013年11月起我区在57个贫困旗县启动实施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与此同时,自治区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2013-2017年)》,决定从2013年至2017年,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4.75亿元作为风险补偿金,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合作,按照1:10的比例撬动不少于50亿元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截至今年10月15日,全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投放近50亿元,覆盖57个贫困旗县、405个乡镇、3500个行政村、近百户扶贫龙头企业,直接扶持带动了8万多农牧户、近40万农牧民发展增收致富产业,预计年底贷款额可达60亿元。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以来,我区的扶贫方式实现了根本性转变,把扶贫资金的使用权和项目决定权真正交给市场,交给群众,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扶贫部门也由有过去的分资金、批项目转变为定政策、搞规划,做指导和组织发动全社会扶贫攻坚上。(记者 刘 睿 刘晓君 宋 武)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