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记者调查]呼和浩特:"伤不起"的装修 数不清的"坑"
 

  价格不透明心里不痛快

  找装修公司难,买材料更难!

  前者难在找家设计合口味、装修后又没有“后遗症”的家装公司,更难在买质量有保证,价格不“坑爹”的建材产品。如今,建材市场产品价格体系仍有不规范之处,有的商家“不标价”——看人下菜,有的商家“标虚价”——看你砍价功夫!

  正在装修房子的丁先生,在家装市场上转了一圈后,觉得越来越迷糊。他发现目前家装、建材市场普遍存在“明码虚价”的现象,标价与成交价往往相距甚远,高标价、低折扣仿佛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

  “一些标价四五千元的马桶打完折后可以便宜一两千元,我跟售货员说有些偏贵之后,他便暗示价格在折扣的基础上仍然可以再做一些让步。”丁先生说起这几天他逛建材市场的遭遇,他觉得卫浴产品标价普遍偏高,并且高标价的产品相对的折扣会更低,砍价空间也更大。

  记者在家具卖场中发现,折扣同样存在。在一家家具店面询问一套组合衣柜,标价八千多元,在询问是否可以打折之后,销售人员表示可以5300元售出,在记者表示价格仍然偏高之后,销售人员说:“如果可以今天交定金,价格则可再优惠。”

  既然商家一定会给消费者打个不低的折扣,那为什么商家不直接把实价标出来?一些销售人员认为,这种现象让那些会砍价的顾客可以得到心理安慰,商家也不吃亏。而对于那些不会砍价的顾客,商家则可以借机赚取更多的利润。

  “一进卖场,这么多品牌这么多产品,价格又各不相同,还要一一问价,一一砍价,对比下来真不知道买哪件好。”眼花缭乱的建材产品让正在装修家的张先生无所适从。他认为,这么明显的让利打折,实在让人觉得不可靠,要不就是

  价格高得离谱,要么就是打折打得让人疑惑,“一下子降这么多,商家还可以盈利,这种交易让我觉得很不靠谱,即使买了还是觉得亏了。”

  自己看不清行情,找所谓的“熟人”、“专业人士”同样也会不小心落入陷阱。业主张先生今年夏天兴致勃勃地装修新房。由于考虑到成本,便找了几个装修工人,需要什么直接采购,他以为这样就能挤干家装价格的“水分”了,没想到还是落入了圈套。

  “因为不懂行,买卫浴、橱柜、灯具、墙纸,都是干活的装修工带我去采购。他们说经常干这些活,与商家比较熟悉,知道哪家的货好,哪家的价格实惠,一定不会让我吃亏。”郭先生对此深信不疑,还以为遇到了贴心人。没想到,装修工和材料供应商事先早已串通好了,把货价报得虚高。装修工吃了回扣,自己多掏了钱还满怀感激。

  有一天,我一个人到家装市场转悠,想顺便问问价买点儿建材。一个店老板说,最好别跟装修工一块买材料,零售价本来是100元钱的商品,他们让报价200多元,再砍价也降不到哪儿去,差价都让他们吃了。”张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当了冤大头。

[责任编辑 刘晓霞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