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业化“叠加效应”能让农牧民分享多少喜悦?
每逢过节,包头市土右旗双龙镇磴口村村民宋润宝就会喜滋滋地拿出自己的账本看一看,上面清楚地记着,从2009年进入内蒙古小尾羊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开始,他家的羊已经发展到300多只,每年养羊纯收入至少10万元,开心的老宋逢人就讲跟着企业养羊实现“1+1>2”的故事。
“宋润宝所说的‘1+1>2’,是指农牧民通过农牧业产业化实现增收的叠加效应。在产业化链条里,农牧民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紧密,进入市场的门槛降低,从市场中实现二次获利。这样,就实现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说。
内蒙古小尾羊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振利告诉记者,“公司在固阳县、土右旗建设大型肉羊养殖基地8个,直接参与农户达到1000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延伸肉羊养殖产业链,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
一组数据显示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带给人们的欣喜:全区已有212.6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占农牧户总数的59%以上,农牧民人均通过农牧业产业化渠道实现纯收入373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3.4%。今年上半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10亿元,增长11.3%;实现增加值445亿元,增长10.9%。
郭健认为,完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一是企业和农牧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标准化、规模化原料基地建设。三是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通辽市科左后旗禾丰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每年春季垫资500多万元,为农户购买种子、农药和肥料,并与农户签订合同,如到秋季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时执行市场价格,如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时按合同价格执行收购,并且在收购价格上每斤增加0.20元,农户卖粮的积极性提升,公司的原材料也得到充分保障。
“没有知名品牌,好的产品就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无法把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推向全国。”自治区农牧业厅产业化处处长王补在坦言。如今,我区现有各类农畜产品注册商标5569件,中国驰名商标59件,自治区著名商标308件。到2017年,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将达到6000亿元以上,农畜产品年加工转化率达到60%,更多的喜悦在向农牧民招手。(记者 王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