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秋收·看黍谷归仓廪】机收玉米一亩地省80元
 

  原标题:机收玉米一亩地省80元

  眼下,正值玉米收获的黄金时节,记者来到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兴隆福村地头,只见一台台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在田间穿梭,一排排玉米随着收获机的轰鸣顺势倒地,一穗穗金色的玉米跳跃着,翻滚着,不一会儿就把农用车斗装得满满的,被打碎的玉米秸秆则缓缓地平铺在地里,好壮观的机收场面!好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全市共投入玉米联合收获机6619台,比去年多了2929台,目前机收玉米823万亩,比原计划的收获进度提前了15天!”通辽市农牧业局副局长张喜富说。

  “农机补贴对于农民的帮助很大,今年全区共补贴购置玉米收获机2857台,保有量达到了16021台,制约我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机收问题得到一定缓解。按现在的进度,我区玉米的机收面积可增长500万亩,机收水平预计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自治区农机局局长王建江分析。

  “有了玉米联合收获机,不仅仅是加快了秋收进度,咱农民的收获成本也降了不少,我们计算了一下,每亩机收作业成本至少比人工作业降低80元,全旗已完成机收面积120万亩,可节省费用9600万元以上。”奈曼旗农牧业局局长李自清接过了话头。

  兴隆福村村民周广庭提起机械化收获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国家的政策好啊,咱买农机还给补贴,今年我家这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国家给补了8.4万元,自己拿23.5万元,有了这个大家伙,就是再有几百亩玉米也几天给它收回家。”

  作为内蒙古玉米的主产区,通辽在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上下足了功夫。“新购机户对玉米收获机还很陌生,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各地都已经在秋收之前进行了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机手的熟练操作水平以及维修保养技术,总体来讲,通辽的工作很到位,目前他们这儿的玉米机收率达到54%。”王建江夸奖道。

  “王局长,我用这台农机挣点钱,还得再买一台秸秆还田机,到时还给补贴不?”周广庭问道。

  “给!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才是大目标,到了那一天,咱们种玉米从耕地整地到播种施肥,从除草施药到田间收获,各个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如果玉米种植能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那时你的玉米可不止卖现在这个价!”王建江笑答。(记者王国英)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