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农业和旅游搭伙“钱”景好
 

   观光农业串成一条线

   鲜嫩欲滴的生菜、紫里泛光的茄子、油绿脆爽的青椒,别说采摘,看着都让人赏心悦目。毫无疑问,呼和浩特市白庙村百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又迎来一个丰收年,175栋温室大棚里的果蔬长势正旺。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的大棚四季常青,春天拔萝卜,冬天摘草莓,夏秋更是瓜果飘香。截至8月份,合作社的营业额已突破100万元,节假日期间,一天最多接待市民1200多人。

  从最初的20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175个大棚,董事长王明对合作社的规划思路清晰:光靠自己的单打独斗肯定不适合以后的发展,一定要把各种资源组合起来。说起下一步的打算,王明坦言:“现在的物流这么发达,完全可以把我们的农业资源往外辐射。接下来,我打算经营‘惠民菜’,直接把田间地头和市民餐桌连接起来。当然,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诚信机制是必须要建立起来的。”

  在百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周边7家合作社将采摘、观光、休闲、农家游、有机蔬菜配送有机结合在一起,突破单一农业观光合作社分散经营的格局,捆绑抱团儿联合主打“科技型”休闲观光农业,统一应对市场,发展势头甚是迅猛。

  今年,呼和浩特市积极引导分散的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户,向已成规模的企业和村镇集聚。目前,已建立起新城区陶思号村为中心的5000亩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区,大青山南坡到高速公路以北的生态公园和土左旗、托克托县、回民区等9个旗县区的农业休闲观光试点。一批以水果采摘、花卉种植观赏、特色养殖、农家乐休闲餐饮为主题的,富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乡镇脱颖而出。(记者 施佳丽)

  农家乐要精致化

   如今,“上山下乡”在都市已形成风潮,也成为乡村发展的机会,“农家乐”在全国许多城市周边地区遍地开花。

  然而,“农家乐”在数量倍增的同时,也遭遇休闲内容单一、服务难上档次的尴尬。“农家乐”作为首府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都是吃饭、喝茶、摘菜,模式千篇一律,食宿马马虎虎,这样的风潮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开车到“农家乐”,车还没停稳,就有好几拨人冲过来招呼吃饭住宿。服务档次普遍不高、游玩内容偏于单一、行业恶性竞争激烈,当前“农家乐”还存在诸多不如意之处,让人“乐”不起来。一边是城里人对田园向往的与日俱增,一边是“农家乐”市场有亟待破解的难题,“农家乐”究竟还能做些什么,让来到农家的人尽“乐”而归?

  “农家乐”,不等于“土”味浓,不是挂几个灯笼,做几道野菜就可以称之为田园生活,“农家乐”同样需要精致化和文化内涵。如何打破这个经营瓶颈?这就需要站在城市人群享受“慢生活”的角度,努力挖掘文化内涵,寻找地域特色,在满足了吃喝玩乐之后,提供更多的精神体验。同时,发展“农家乐”,必须谋划长远,切忌一窝蜂。否则,“农家乐”野蛮生长,其后果不言而喻。(佳丽)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