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狠抓项目建设,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困难,一片片工业园区办得有声有色,一批批涉及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物流商贸、信息技术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开工建设,有的已经投入生产。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市能够带动产业升级、填补产业空白的大项目依然较少,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工业产品依然屈指可数。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我市与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要紧贴国家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我市实际,继续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
梳理我市的项目建设,各地区、各部门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推进。对有可能、有意向来我市的项目要紧盯紧跑,不放过任何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机会。对已经签约及正在建设的项目要逐一把脉,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资金、审批等问题,确保项目在明年按时开工复工。对已经竣工的项目要加强调度,早日达产达效。同时对待老项目要充分挖掘潜力,鼓励其进行技术改造、研发产品,焕发新活力。
在抓大项目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中小微型项目在带动就业、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还具有发展成为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的潜力。各地应给予高度关注,出台切实措施为这些项目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