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9年开始,呼伦贝尔市对呼伦湖周边地区沙地进行大规模治理,提升生态防护功能。记者李新军摄
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严厉打击私捕乱捞行为。图为执法人员在销毁违法捕捞人员使用的渔具。
为了保护和改善呼伦湖周边地区草原生态环境,2011年至2013年,呼伦贝尔市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草原面积达到1.04亿亩,涉及全市11个旗市区,829个嘎查村,近39万农牧民。该市共下达各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达15.9亿元。
作为草原生态治理主战场的新巴尔虎右旗,2011年起的3年间,每年实施草原禁牧面积100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140多万亩,每年发放奖补资金1.5亿多元,其中约四分之一的资金用在了呼伦湖周边地区。同样位于呼伦湖沿岸的新巴尔虎左旗,这方面投入的资金,有五分之一用在了呼伦湖周边地区。
呼伦贝尔沙地是呼伦贝尔人多年挥之不去的伤痛。从2009年开始,呼伦贝尔市对沙地进行大规模治理,对呼伦湖及周边地区沙地进行了综合整治。
新巴尔虎右旗全面推动以资源保护、沙地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作,着力提升生态防护功能。2008年至今,该旗累计投入1345.5万元,在宝格德徳乌拉沙地实施防沙治沙项目13.2万亩,使草原植被得以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保护区东北部的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郎图苏木,治理的沙地达到了67万亩。
造成呼伦湖生态危机的原因,除了“天灾”还有“人祸”。呼伦湖一度存在着“私捕滥捞”的问题,致使湖内一些珍稀鱼类品种和呼伦湖特有的秀丽白虾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为了恢复呼伦湖内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平衡,呼伦贝尔市打出了一套综合治理的组合拳——实施呼伦湖河湖连通疏浚工程、进一步加大呼伦湖周边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力度、实施为期5年的部分休渔措施、启动《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组建呼伦湖流域管理机构、制定呼伦湖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
按照自治区政府确定的休渔时限和捕捞指标要求,呼伦贝尔市制定了呼伦湖2014—2018年部分休渔措施实施方案。包括: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对呼伦湖特有的细鳞鱼等5个珍稀濒危鱼类品种和秀丽白虾,在其主要生长繁育区建立保护区;促进渔业资源增殖,逐步恢复和保护鱼类天然产卵场;强化执法监管;加大对呼伦湖水域生态的动态监督,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为期5年的部分休渔期间,呼伦贝尔市加大对渔业生产的监管力度,采取渔业计划申报、持证上岗和生产核查等制度。湖区严格控制捕捞量,安排专人在渔业生产点进行现场统计,做到安全生产,科学捕捞。
为严厉打击在呼伦湖及周边水域私捕乱捞等违法活动,确保呼伦湖的休渔措施取得实效,呼伦贝尔市政府制定了《渔休期间执法管理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领导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开展渔政执法联防联动工作,负责督促休渔方案的执行,进一步加大呼伦湖的渔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从今年4月18日起,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组织开展专项执法管理工作,有效遏制了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内的私捕乱捞活动。专项执法行动采取日常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保护区管护站和保护区公安分局派出所设立了20个日常和临时管护点,4个水、陆巡护组。截至目前,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破坏渔业资源案件180起,抓获处理违法人员近200人,收缴和销毁挂网20余万米。
为加快呼伦湖的生态修复,呼伦贝尔市政府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今年的投入达到了160万元。
2014年10月11日,呼伦湖“以鱼治水”专项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在呼伦湖小河口举行,活动历时11天,共向呼伦湖投放大规格花白鲢鱼种99728.5公斤,以期达到“以鱼治水、以水养鱼”的目的。呼伦贝尔市四大班子领导、相关旗市和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放流活动。
为实现依法治水,呼伦贝尔市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立法工作,为依法治湖提供法律保障。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呼伦贝尔市代表团提交了“关于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议案”,目前已完成立法的基础调研和《条例》的起草、征求意见等工作,并形成了条例草案,已上报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力争列入2015年自治区人大立法计划。
呼伦贝尔市积极开展呼伦湖生态保护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为改善和恢复呼伦湖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目前已着手开始编制规划的前期工作,并形成了《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湖系统综合治理与保护意向》,呼伦湖治理和保护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呼伦湖自然保护区也曾出现“九龙治水”的局面,职能交叉、政出多门。为了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呼伦贝尔市对呼伦湖实施统一管理,出台了《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构及职能整合方案》,在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基础上,对相关机构进行了整合,由市级和相关旗市区赋予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应的管理权限,实现对自然保护区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冬日的呼伦湖是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然而冰面下却是热流涌动。随着湖心岛离岸边的再一次渐行渐远,呼伦湖再现往日绰约丰姿的时刻也许会越来越近。虽然呼伦湖已经渐渐寻回了昔日的美丽,但若想早日目睹呼伦湖曾经的惊世容颜,还需上有天时、下造地利。呼伦湖的再生,任重道远。
让人欣慰的是,保护母亲湖的责任意识在呼伦贝尔大地上已深入人心,呼伦贝尔人综合治理呼伦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记者刘畅)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呼伦湖保护区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