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仁托娅,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发表报告文学、散文、戏剧影视以及戏剧评论等文学作品200多万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电视剧《将军的儿子》,文学剧本、4集纪录片《心愿》;剧本集《牧野无歌》等。
萨仁托娅:
弘扬“真、善、美”
是编剧的天职
首次登门拜访萨仁托娅老师,就被她简单而充满文化气息的家所感染。硕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桌上的电脑还散发着余温。工作到凌晨的萨仁托娅还是热情地接待了记者,虽被咽炎困扰,但她的声音依然是饱含激情……
说到萨仁托娅,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她的纪实作品《国家的孩子》,讲述了草原人民收养来自上海孤儿院的三千多名孤儿的感人事迹。“我开始创作剧本后,到锡盟采访了这批孤儿。当时有一名残疾儿童,被敖根额吉收养,我去采访敖根额吉时,她已无法下床,当她微笑着向我讲述收养这名残疾儿童的过程并告诉我‘爱能创造奇迹’时,我早已经泪流满面……”萨仁托娅动情地说。该书一问世,便引起极大轰动,上海戏剧学院的孙祖平老师深受感动,他来到内蒙古随萨仁托娅深入牧区采访,于是话剧《国家的孩子》诞生。后来又拍摄了4集纪录片《国家的孩子寻亲记》,中央电视台拍摄了7集纪录片《寻找国家的孩子》,敖根额吉也当选为第二届‘草原母亲’。”
近年来,萨仁托娅又以内蒙古骑兵为题材创作了电视剧。“在我党领导武装斗争历史上,只有内蒙古有这样一支威震四方的英雄骑兵部队。老一辈骑兵在新中国的建立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身为老骑兵的我父亲,创作了电影《骑士的荣誉》,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骑兵的光辉历史以及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立下的丰功伟业。如辽沈战役中,骑兵身先士卒,围剿廖耀湘攻下东北;解放华北将傅作义围困于北京、热河一带,直至南下解放全中国;后来又参加抗美援朝、平定西藏叛乱等战役,无不体现出内蒙古骑兵荡气回肠的英雄形象。随着时代变迁,骑兵这个兵种已成为历史,而今天以电视剧这种大众艺术传播形式,抢救纪录历史,展示骑兵风采,是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再拖延的历史使命。”为了这个题材,她历尽艰辛到牧区深入生活,深入各地采访老骑兵。剧本《骑兵骑兵》于2012年获得全区征稿一等奖。虽然《骑兵骑兵》是自治区重点扶持项目,但由于资金链断裂,暂时仍难与观众见面,只能转向长篇小说。然而她却对这部电视剧充满了希望:“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顿时觉得骑兵这个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有希望了。”
谈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时,她引用习总书记的讲话说,电影电视剧本一定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作家、编剧的天职就是弘扬“真、善、美”,要将那些正直善良、勇于奉献的杰出人物作为当代中国人的楷模。(见习记者 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