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拆迁现场
9月3日,自治区网信办、蒙牛乳业与本报携手,共同启动了“活力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民生日记”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为了对自治区正在全面开展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宣传报道,本报记者深入基层,写新闻、看民生、道民情,反映“十个全覆盖”的建设进程,以及“8337”发展思路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近日,乌海市提出,把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干100天,推动农区面貌焕然一新,要在年内基本完成、明年高标准实现“十个全覆盖”工程。11月10~11日,记者走进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实地采访和感受了危房改造工程给村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几乎天天去看新房
时间:11月10日15时
地点:王元地村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走进村西北头一间低矮破旧的砖房。这户人家的主人是72岁的李河小,他的老伴正在烧水准备蒸馒头,屋内热气腾腾,虽然亮着灯,但还是十分昏暗。听说记者来采访危房改造的事情,李河小把记者让进屋里的沙发上,连声说道:“好事,好事!”之后,他就村里进行危房改造的情况打开了话匣子:“24年前,我从外地来到海勃湾区,靠捡破砖烂瓦在这低洼之处盖起了这间房,才46平方米,供一家6口人居住,生活上很不方便,后来儿女们相继成家,都有了自己的住处。虽说现在就剩下我们老两口,住得相对宽敞点了,但只要下大雨,就往屋里灌雨水,没办法只能用袋子装上土堵在门口,加上房子年久失修,房梁总是有响动,有时担心房子会发生危险,吓得我们整晚睡不着觉。”
攀谈中,记者发现李河小家里的陈设很简单,没有一件像样家具,只有一台18英寸的老式电视机算是最值钱的东西了。“他在附近铁厂给人家打工,一直干到65岁干不动了才回家。我们现在都有社保,两个人每月能领2300多元,但以前欠下不少外债,还得用这养老金还。外孙和孙子们经常回来看我们,吃顿饭就得走,因为没地方住。”李河小的老伴张玉兰说起家里的生活和住房问题显得很无奈。“咱们明年就能住上政府给盖的新房了。”相比老伴,李河小比较乐观。接着,张玉兰指着屋顶的电灯说:“我们用的灯泡是15瓦的,为了省电,只要打开电视机就把灯关了。要是没有‘十个全覆盖’政策,住新房我们连想也不敢想。”
与记者同行的王元地村支部书记刘小娟介绍说,到明年,像李河小一样,村里还有144户危房户可以搬进政府为他们统一兴建的集中迁建区,那里的房子有卫生间、厨房,还有凉房和院子,取暖、自来水全部配套。考虑到儿女多,李河小要了一间60平方米的房子,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目前虽然房子还没建好,但他和老伴几乎每天都要走1里多的路去工地看房子建得咋样了。
“今年7月份,老伴从外面回来告诉我危房改造这个好消息,我俩高兴得一夜没睡着。我们一致认为要配合好政府工作,争取早日住上新房子。”张玉兰的话音还没落,李河小就接起话茬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好政策,原以为盖起房就完事了,没想到还有配套的相关设施。人常说养儿防老,政府做的危房改造工程比养儿子强!”
村庄美了村民乐了
时间:11月10日17时
地点:王元地村
从李河小家出来,记者一行又来到村民解虎山家。解虎山家住在村子的中央,村里一条最主要的道路正好从他家门前通过。解虎山向记者介绍,由于他家的住房新盖不久,这次没有列入村里的危房改造计划,但村里给翻新了院墙,还把院外一大块空地硬化,形成一个小广场,只要天气好,一到晚上村民们都会集中到这里,跳跳舞,打打扑克。而以前他家门前是土路,乱糟糟的,不远处还有猪圈、厕所和垃圾点,夏天苍蝇也多,车一过,黄土飞起呛得人够呛,空气也难闻。现在村里把这些都清理出去了,环境好了,空气好了,村民们的心情也好了。
解虎山的妻子高桃兰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院里院外。她说:“这已是十多年的习惯了,每天用扫帚扫好几遍,但以前早上扫了,上午就脏了,中午再扫,可下午又脏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只要天气正常,一天扫一次就能保持一天干净。政府花钱对村里的危房进行改造,村民们就快住进新房了,多好的事啊,我们真为那些村民感到高兴。”
在解虎山家,前来串门的村民张富也谈了自己对危房改造工程的体会。他说,以前他家主房后面有一间储存粮食的凉房,年久失修,属于危房,可没钱翻盖,现在正好赶上“十个全覆盖”工程,政府给补了点钱,他自己也拿出点钱,盖了一处新凉房,以后储存粮食就不再怕刮风下雨了。另外,他没花一分钱,村里还给他家盖了一个新猪圈。新猪圈不仅建得好看,而且离田地很近,清理猪粪也省事儿不少。“只要是方便村民们的事,政府能想到的差不多都想到了,我们真是遇上好时候了!”张富说。
好政策赢得民心
时间:11月11日
地点:王元地村
今年27岁的刘小娟是王元地村支部书记,她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对农村工作深有感触,特别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幕幕,她都记忆犹新。她说:“危房改造工程是件好事情,村民们没有一个不认同,但个别危房户一听说住新房还得自己拿钱,就不愿意了。他们认为自己住的房现在不会出什么危险,还能凑合着住。另外,村民们有个共性,都一个看一个,你到这家,这家会说那家拆他家就拆。你再到那家,那家又说谁谁家拆了他家就拆。就为这,我白天跑晚上跑,一次次地做工作,做通了就签协议。有的人家跑了五六趟仍做不通工作,我就找他们的亲戚朋友帮着做,一遍又一遍,直到做通了。”
采访中,村民王秀英说:“村干部第一次来我家时,说政府可以给补贴把我家和我儿子家进行危房改造,我还不愿意呢。我想这么大岁数了,儿子在外打工也不怎么回来住,我们能凑合几年是几年。后来人家第二次上门做工作,我还是不同意。我和丈夫算了算,就算政府给补贴,我们自己也得掏五六万元呢。没想到人家又第三次上门做工作,这一次比前两次还耐心,我都不好意思了。人家走后,我和老头子寻思,活了70多岁了,眼看着人家都住进砖瓦房了,可我家还见不着一块砖,房是土房子,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指宽的缝,就连锅台都是土坯垒的。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住新房,人家镇干部、村干部还操心地一次次上门劝,咱再不配合真说不过去了。况且,危房改造工程是好事,是有利于我们的。”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为村民们幸福生活加码的工程。如今,王元地村村民们的工作基本上都做通了,“十个全覆盖”特别是危房改造提质提标工程正在进行当中。村民们看到了工程带给他们的实惠和村里的变化,大家说起当初的不理解,为难镇干部、村干部,纷纷表示心存愧疚。
刘小娟说:“其实,只要咱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受点苦、挨点骂,多跑几趟路也算不了啥。村民们感受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带给他们生活上的变化,就会理解我们的工作。”
明年6月底完工入住
时间:11月11日
地点:王元地村
记者在王元地村集中迁建区施工现场看到,两台挖掘机正在工地上来回穿梭,几十名工人在抓紧施工,有的打地基,有的砌墙,有的上大梁,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工程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们早日住上保证质量的新砖瓦房,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一刻也不离开工地。
海勃湾区区委宣传部外宣中心主任赵清旭介绍说,为顺利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海勃湾区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于今年4月初制定了农区村庄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聘请4家设计单位,对新地村、新丰村、巴音乌素村和王元地村分别进行了整村提升改造设计和农区房屋集中新建、分散重建及危房修缮加固设计。
在王元地村两天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是住在危房中的困难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据了解,乌海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强调,要把危房改造作为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中之重,要采取原址拆建、就地改造、转移进城安置,特别是集中新建等多种模式全面推进,要诚心诚意与群众商量,确保这项工程让群众都满意。
据刘小娟介绍,王元地村危房改造集中区新建145户,投资2120万元,分为60平方米和90平方米两种户型,目前已有25户主体完工,计划明年6月底全部完工入住。(记者 白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