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自治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原标题:坚持依法治国 弘扬宪法精神

  ——自治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12月4日,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人大办公厅、自治区司法厅联合召开学习宣传宪法座谈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法律工作者和法学专家就如何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促进宪法实施、弘扬宪法精神进行了广泛讨论,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报摘发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以飨读者。

  加强宪法宣传 增强法治意识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郭宇

  为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彰显宪法权威、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忠于和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在我国第一个宪法日来临之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人大办公厅、自治区司法厅联合召开学习宣传宪法座谈会。我就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谈几点认识。

  充分认识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维护宪法的权威。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长期以来社会的宪法意识淡薄,落实宪法、实施宪法的保障制度机制不完备,违反宪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四中全会明确规定宪法宣誓制度,领导干部上任时都要对宪法宣誓。四中全会把12月4日设为宪法日,目的就是要唤醒全民族对宪法的高度认同和重视。

  实施依法治国或依宪治国,关键是要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抓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突出重点人群,抓好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和青少年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意识要从青少年抓起的观念,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四中全会要求,切实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中发挥职能作用。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健全公益普法制度,注重新媒体在普法中的应用。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宽猛相济”、荀子提出“隆礼而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都体现了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坚持党的领导 有效实施宪法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乔小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决心。要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就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权威,全面有效实施宪法。

  宪法有效实施决定国家治理的正当性。我国宪法回答了国体、政体以及国家治理和公民权利义务的基本问题,是纲领性、根本性和系统性的规范。宪法的权威不仅体现在立法层面,也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上。作为根本大法,我国宪法能否得到全面有效实施,直接决定了国家治理的效果。国家权力机关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的规范性文件,使国家治理的法律规范体系更加完善;依法追究和纠正违反宪法的行为,保证国家治理活动在法治轨道上有效运行。宪法有效实施决定国家治理的权威性。作为法之统帅、法律之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方面国家和社会生活必须接受宪法的调控,宪法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从宏观上、全局上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进行规范,与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宪法有效实施决定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是国家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的保证。

  维护宪法权威,应当坚持党的领导。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只有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才能实现把权力关进宪法这个笼子里,建立权力制约机制并有效实施,树立宪法权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大要加强对国家机关权力的制约监督。坚持职权法定,使权力服从于规则,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目标。同时,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机制。遵循宪法原则作出决策,按照宪法逻辑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依照宪法精神调整利益关系。构建坚实的法律文化信仰。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高度重视培养宪法意识,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坚定的法治信念,确保国家和地方治理过程中,宪法观念、法律机制和法律手段得到全党全社会充分信赖。

  相关链接:

  让宪法精神铭刻在每位公民心中——我区各地各族干部群众热议首个国家宪法日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公民法治信仰——访自治区司法厅厅长 周黎明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珍 ]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再见,战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走上公益岗位
微心愿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