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承载着小康梦想
黑里河镇地处燕山余脉,当地人形容这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少,土地贫瘠,农民致富无门。
怎么办?走出去,取真经。
“2009年,我们去了河北省平泉、隆化、密云等几个地方,回来研究决定上食用菌种植项目,找县里镇里给支持。”黑里河镇三道村村主任张福宏说。
今年53岁的张福宏,快人快语,充满激情。
三道村2010年就建起了60个大棚,40多户村民被带动起来。当年,每户的最低收入没掉下4.5万元。就这样,每年12月末,大家就开始忙乎制菌棒,4个月出菇,一直到冻死为止。每年的7—8月和9—11月是出菇高峰期。
菌菇对气温要求比较高,温差越大,菌菇质量越好。种菇前,技术员要反复测量温差。
“一直还暖呼呼地睡着,嘎——一激灵,冻醒了,香菇出来了!”张福宏这样形容菌菇的生长。
菌菇给三道村的老百姓带来了可观收益,而且,这个村的菌菇要比周围村子的晚出一个月,避开了上市高峰期,形成反季节出售,价格自然要高出一截。
“我们村174户,有220个菌棚,每个棚平均收入5万到6万元。”张福宏又亮开了他的大嗓门:“有能力的自己扣棚自己种,没能力的给有棚户打工,收菇季节连五保户一天也能挣个五六十块呢。前年我自己扣了6个棚,挣了30万,给儿子在天义镇买了套楼房。”
几年下来,菌菇种植成规模了,需要服务、管理跟上,才能出效益。2011年,三道村成立了宁城县西大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对菌种、技术服务以及销售等都做了统一安排。
种菌菇不像种地,需要懂技术、会管理。“之前,村委会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指导,每月花费6000块。今年不聘了,请专家来给种植户做培训,我要让我们村种菇的人人都成为行家里手。”张福宏很自豪。
三道村的菌菇质量好,销路也好。“开始我们找朋友帮忙销售,很快不用了,客商主动找上门来。今年,大连的一个老板把我们村的菌菇全包了。”张福宏说。
据介绍,黑里河全镇有近3000菌棚,只有两三个村没有棚。
至2013年,宁城县共有11个乡镇196个村从事食用菌生产,纯收入达3亿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产出的菌菇大多销往大连、天津,还有一部分出口韩国、日本。
“要尽快建立菌种繁育基地,满足广大种植户的需求,延伸产业链条,早日实现菌菇深加工”——这是张福宏在今年县人代会上的议案。
离开三道村时,站在村口回头望去,一座座大棚安静地伫立在阳光下。正是它们,成就着当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也承载着他们的小康梦想。(记者白喜辉 郭志菊 徐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