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银滚山上住着很多窑洞人家。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便来到雷胡坡村。12月20日,年轻的女主人白召平正在家里浇花,这是她家第一次在冬天里有了绿色,而这都得益于政府发放的暖心煤补贴。
清水河县是自治区级贫困县,雷胡坡村的146户村民全部都是低保户。多少年来,村民们就知道只有靠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但是由于贫困,村里的孩子们一直没有好的学习条件。今年冬天,自治区600元暖心煤补贴发到了14岁的女孩李艳坤家。
有了补贴,家里装了火炉,买了煤。李艳坤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书桌。
火炉与书桌看起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样东西。可对李艳坤来说,这两样东西都是她梦寐以求的。
“有了煤,我们装了炉子,最起码家里不冷了,这才给孩子买了书桌,在炉子旁读书写字,热乎!”看着孩子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写作业,白召平眼含着泪花。
白召平说的不是玩笑话。家里经济不富裕,以前一直用里屋土炕边的灶台做饭、取暖,因此,炕头也就成了家里最热乎的地方。
“以前有个小桌子就放在炕上,冷的话就披个毯子或棉衣服。地下冷得不行,只能在炕上写作业。”
今年,白召平的女儿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学习更紧张了。
“以前就晚上回来学一会儿,比较冷,我妈让我早点儿睡觉,现在想学多长时间就学多长时间,因为有炉子嘛,不用受冻了。”李艳坤对炉子和书桌充满了感情。
今年李艳坤的爷爷奶奶也领上了暖心煤补贴。可是老两口的炉灶里烧的全是柴火。“把煤省下留给孙女,她晚上写字不冷。”说着说着,老奶奶抹起了眼泪。
“即便家里条件不好,李艳坤学习也一直非常刻苦,这次期中考试考了全年级28名。”李艳坤的班主任甚是欣慰。
现在,这个在火炉旁、新书桌上学习的孩子成了大家的希望。(记者 张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