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4走转改主题竞赛活动 > 见闻走转改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转改大赛】荒山秃岭“变脸”花果山
 

  原标题:荒山秃岭“变脸”花果山

  宁城县小城子镇柳营子村是典型的山地丘陵村。10年前,这个村是小城子镇党政干部的“心病村”——村委会穷,人心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4年,村委会累计欠外债100多万元,其中一半是欠本村村民的。当地有这样一段顺口溜:“种一坡,收一撮;吃一顿,煮一锅”,足见土地之贫瘠。

  村民纷纷出外打工,村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村支书几易人选,谁也不愿意干。无奈之下,镇里派一名退休干部来当村支书,干了一年多也走了。

  这可咋办?镇领导急,老百姓也急。思来想去,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一位年轻人身上——非他莫属。“白银江,这小伙子踏实,能干,在老百姓中人缘好。”镇党委书记温相生评价。

  当时正值春耕,这位憨厚的蒙古族汉子找到镇长,提出了接任村支书的3个条件:一是柳营子村困难多,有事找到镇里,镇领导必须支持;二是如果干不好,群众不满意,立即辞职;三是先向镇里借2.4万元,还上欠村里特困户的债,让他们把地种下去,解决燃眉之急。镇长一锤定音,应下了白银江的“条件”。

  2004年春,37岁的白银江被推选为柳营子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全村的耕地找出路。他找到宁城县种子公司提出合作,用村里的耕地繁育玉米种子,当场签下3年合同。

  耕地有了着落,还有大片的山地闲置着。怎么才能把这荒山变成老百姓的财富?白银江心里一直盘算着。他想起在辽宁鞍山打工时,那里果树种得很好,“咱这儿离鞍山不太远,应该也可以种。”他找来从小一起长大的几个同村伙伴商量,还去外地考察,又请来宁城县的果树权威、退休技术员赵治国。

  “带着赵老把柳营子的山地走了个遍。赵老告诉我,这里小气候条件好,栽果树指定能成。”2005年春天,村两委做出了山坡地种植果树的决定。

  “山地栽果树,投入那么大,不干!”一些村民担心赔本不愿意种植果树。白银江把自家承包的荒山和愿意跟他干的10来户的近400亩山地,全部栽上了果树。功夫不负有心人,果树长势一年比一年好。看到白银江他们种果树成功了,许多村民也跟了上来,几年下来,不但荒山变青山,而且每亩果树一年的纯收入可达6000元到8000元,比全镇的人均收入还高出1000元。

  2007年11月,柳营子村果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2010年,白银江把合作社从村里搬到镇上。他把周边村子甚至辽宁的果农总共近100户也吸纳进来,辐射带动周边11个乡镇、3个省市的农民发展林果业,注册了“柳园”牌果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到目前,合作社已经拥有固定资产350多万元,服务2000多农户、21000多亩果林,占小城子镇果林总面积的60%。2012年,柳营子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我们合作社正在筹备做果品深加工。再过几年,果树就到了丰果期,收获的果实会越来越多,必须做好后续发展规划。”白银江把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记者 白喜辉 郭志菊 徐永升)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大棚里栽花卉
安装太阳能面板
特警巡逻 备战春运
塔韩线色连集运站...
天冷健身热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地足球
再现经典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