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盟市图片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首府“黑户”弃儿终圆户口梦
内蒙古新闻网  14-12-31 09:23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孩子终于能上学了,再不是被学校拒收的‘黑户’……”12月28日,在巧报派出所,邢华两眼挂着泪花,拉着民警的手不停地道谢。原来,这里面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十年前,家住赛罕区巧报镇的邢华,自家的出租屋内住着一位名叫花花的老年女子。2004年7月的一天,花花找到邢华说自己的女儿有一个男婴(小名涛涛)因为女儿工作忙没时间照看,想请邢华帮忙照看孩子,并答应每月给邢华450元作为工资。

  考虑到家里有两个上学读书的儿子,家庭条件不宽裕,邢华答应了老人的请求。半年以后,花花以种地为由经常回老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起初邢华照看小孩的工资一直在支付,再后来每月的工资就时断时续。一年以后,花花彻底失踪,音信全无,只留给邢华一张《内蒙古新生儿登记记录表》。

  于是邢华开始了寻找孩子亲人的漫漫长路。她通过很多渠道打听这位老人的下落,可均未果,也打听不到任何与她相关的信息。日子一天天过去,邢华与孩子的感情也一天天的加深,失去亲人的孩子将一直照看他的邢华当成了自己的妈妈。转眼间,涛涛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因为孩子户口的问题,所有的学校都无法为其办理入学手续。邢华又开始为孩子上户口的事情东奔西走。

  邢华去医院查询孩子当年的出生记录,以便找寻孩子的亲生父母,可孩子出生证上没有父母亲身份证号码,只有一个名字。去民政局咨询相关情况,民政局却说他达不到抚养条件,不能上户口。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也是杳无音讯……几乎所有的办法都用了,可是孩子的亲人、户口问题都没有解决。邢华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打临工,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到3000元。生活拮据的她一边四处打工,一边照顾涛涛,生活非常艰苦。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将来又能减轻自己的负担,邢华萌生了一个想法,把孩子送去孤儿院。在与院长的交谈中,涛涛一直抱着“妈妈”哭闹。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孩子,邢华十分不忍心,又把孩子领回了家。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邢华去了巧报派出所和呼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户籍科,将事情的整个经过告诉了民警。管区民警立即展开调查走访,迅速掌握了孩子真实详细的资料,并给孩子抽血做了DNA检测,同时将档案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孩子寻找亲生父母。

  12月4日,孩子的户口终于按领养的方式落在了邢华的户口上,悬在邢华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记者夏合琴通讯员闫玲娟)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乐的冬季那达慕
魅力蒸汽机车
还是大棚收入高
大棚里栽花卉
安装太阳能面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传承
“暖心贴”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