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网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考研降温”会成为“常态”吗?
内蒙古新闻网  14-12-31 09:26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网络图片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而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又减少了6.5万人,宣告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考研热”开始逐渐降温。

  为何降温?

  如果说高考是许多人绕不开的“独木桥”,那么考研就是一道“选择题”。“考研降温”作为一个新鲜出炉的社会现象,有生源数量下降、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也和人们发展观念的重塑和价值排序的更新密不可分。

  一方面,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教育改变命运的显示度下降、周期性变长,“就业难”引发普遍的社会焦虑;另一方面,伴随着考研大学生群体的结构性变化,“90后”大学生在学历观、择业观和人生观上与80后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他们逐渐走出“学历崇拜”的误区,更加推崇理性、务实的考研观。

  决定是否考研,当然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比较。如果考研的成本过高,而收益达不到预期,那么人们自然会降低对考研的兴趣。所以,“考研降温”从根本上说是市场作用的结果。

  降温会成为“常态”吗?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不论是考研,还是出国留学,抑或直接就业,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应该是每个人基于生活本身最直接最真实的愿望。如果人们不能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变,理性考研就难以照进现实,“考研降温”依然有反弹的可能性。

  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流动渠道理应多元化,社会评价体系也应当多样化。只有为年轻人“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只有走出以发财、出名、升官为成功标准的社会评价体系,大学生的人生选择才会多一些“真我”,少一些“被考研”。

  从这个角度上说,只有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光明和广阔的空间,“考研降温”才会成为“常态”。 (杨朝清)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欢乐的冬季那达慕
魅力蒸汽机车
还是大棚收入高
大棚里栽花卉
安装太阳能面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传承
“暖心贴”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