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付劳动报酬“摊上大事了”
2014年1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欠薪犯罪将受到刑事处罚。
因无证经营砖窑,拒付80余名农民工46万余元工资,1月7日,魏某某被包头市土右旗检察院批准逮捕。
2014年5月,犯罪嫌疑人魏某某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经营土右旗双龙镇太平庄砖厂,经营期间,雇佣了刘某等48名农民工从事烧砖等劳动,经营至2014年7月9日,魏某某共拖欠48名工人23万余元工资,虽然被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令支付,却一直拒不支付。当年8月24日,魏某某又雇佣另外34名农民工进入太平庄砖厂工作,至2014年10月22日,又拖欠上述34名农民工工资共计23万余元,再次对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责令支付置若罔闻。魏某某两次经营,总计销售成品砖240万余块,销售款足以支付农民工工资,却以销售款用于支付其他费用无力支付工人工资为由,欠着工钱不给。
土右旗检察院受理了旗公安局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魏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一案。承办检察官经审查对魏某某作出了批准逮捕决定。
让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违法者“摊上大事”,这是检察机关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出的最强音。
大数据网住乡村“硕鼠”
一个县级检察院的预防信息库,网住了乡村“硕鼠”,挽回国家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大数据助力查办职务犯罪,威力惊人。
2013年,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与全旗12家涉农涉牧单位联系,对职务犯罪易发的农机补贴、禁牧补贴、肉羊肉牛补贴、退耕还林、公益林、粮食直补、低保户、五保户、三民优抚、农村合作医疗补贴、农牧民养老保险领域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类汇总,建成了涉农惠民资金管理数据信息库,41个大项、112个小项构成了一张“数据法网”。
该院办公室主任兼预防科科长王春霞介绍:“我们会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使数据‘活’起来,派驻检察室通过不定期走访农牧民,核对各项补贴是否足额发放到位,对全旗近1亿元的涉农涉牧补贴项目资金进行监督。”
有了大数据,该院查办涉农涉牧职务犯罪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很大提升。2014年上半年,该院乌克忽洞镇入户核对惠农惠牧资金发放情况时,一名村民对检察官说:“我有三四年不在村里了,根本没入过种植保障险,怎么这个本本(保险花名册)上有我的名字,真奇怪了。”检察机关很快对此展开了调查。原来,该镇司法所所长王某在担任乌克忽洞镇两个村委包片领导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其中一个村村委会副书记兼会计张某,冒用村民的户名投保内蒙古政策性种植业保险,骗取保险理赔款1.4万元。检察机关及时查处,后王某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2013年,同样在核对资金发放情况时,百灵庙镇一村民反映,自己没有购买过农机,也没有享受过农机补贴,自己的名字却上了购买农机的花名册。沿着线索,检察机关发现,旗农牧业局农机管理站站长康某在审查购买农机主体资格时滥用职权,让不符合购机主体资格的某些农业开发公司混进享受农机补贴的队伍,而农机开发公司借用农民的户口簿、身份证购买农机,套取国家农机补贴500多万元。查办后,康某因犯滥用职权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2013年至今,达茂旗检察院利用预防信息库的大数据,依法查办了涉农涉牧资金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嫌疑人7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00万元,并提出预防检察建议5份,及时堵住了涉农涉牧资金申请、审核、发放单位存在的制度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