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猛烈吐槽,身边人的奋力抱怨,让我们在今年的春运中,依然能感到那一张窄窄的车票,仍旧是横亘在游子与家乡之间的巨大鸿沟。只是当我们为“独在异乡买车票”的场景怆然涕下,为一众黄牛使“落花流水票去也”而出离愤怒时,是否也该抽身于负面消息,仔细思考出现这类情绪“雾霾”的原因到底是残酷现实的必然,还是负面情绪的侵染?
检索春运方面消息,笔者偶然发现,截至去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1万公里,其中高铁突破1.6万公里。而今年春运,预计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8900万人次,同比增加2647万人,增长10.1%,且传统客流密集的京、广、沪地区开往多地均有余票。
这两条权威消息让我们知道,中国铁路客运能力通过不断加速的铁路建设和高水平的运营管理,已经在潜移默化间跑赢了春运客运需求的增长,春运这道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旅客,也让铁路难堪和委屈的难题,已经在总量和重点线路运输能力两个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破题的那一天。即使是在以往春节前客运压力奇大的一线城市,铁路客票在热门方向和线路上依然能够相对宽松,加之今年购票新政带来更多补漏机会,铁路购票的难度远不像网传的那样邪乎。
在传播学中有一种被称之为“维特效应”的现象,它指部分有负面效应的社会事件在媒体不厌其烦的细节描述和负面成因的严厉批评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加剧这些负面作用的显现。在当今网络时代中,我们大部分消息的来源却并非原创,而是转发、借鉴自媒体、大V、熟人,这就让我们更加容易为身边的声音所左右自己的情绪与判断。因此,无论是对网络谣言的甄别辨识,还是对公共事件的评价判断,在新的时代中,更需要做到兼听则明,切莫在“集体无意识”面前迷失了自己的判断,被各类负面情绪、不实消息“把好腿给忽悠瘸了”。(刘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