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品牌文明创建激活动力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精神新高地的过程中,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直在创新载体,通过树立“品牌”,引导文明创建成为转型发展的动力。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注重选树、挖掘、推广典型,发挥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涵盖面广、形式多样,既营造了奋发进取的社会风气,又提升了全民的学习热情和文明素质。
诚信建设制度化取得实效。出台了《鄂尔多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实施惩戒公开。开展了“诚信做产品”“诚信企业”等创建活动,评选表彰了50家文明诚信私营企业和50户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助推全社会形成诚信氛围。
打造积极向上的“道德生态环境”,参与、组织了全区、全市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10人分别荣获了第四届自治区级和第四届市级道德模范,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举办了6场全市道德模范巡讲活动、 6场全市德模范故事汇巡演活动和2场“我们的价值观·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拍摄了6部道德模范微电影、9集身边好人电视纪录片,创作了7个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文艺作品;在村镇、社区等基层单位设立了602个善行义举榜,形成了学有德之人、做有德之人的新风尚。
志愿服务有声有色。在全区率先研发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注册社区志愿者37000余人,开发组织活动项目33类,发布组织活动项目75个,开发自助平台活动项目5类,发布自助平台活动项目1809个。建成了80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配备了80台志愿服务终端机,发放了10000张志愿者卡。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老幼弱残、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次,约3万志愿者参与活动,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
进一步巩固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组织实施了“乡风文明大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得以提升。在“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中,515家文明单位与386个嘎查村结成对子联创共建。申请建设6所中央和13所自治区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自建14所市级学校少年宫,争取项目建设经费855万元。承办2014年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工作推进会,14名同学分别荣获了第三届自治区级和市级美德少年。建成10所市、旗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为4所城市核心区辅导站投入活动经费12万元。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取得实效,广泛张贴、摆放、刊播公益广告,设置比例达到50%以上。2014年,中宣部通报了“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情况评估结果,我市在87个地级市中排名第4,评级为优。
如今,走进广大农村牧区,许多农民群众不由自主地说,这些宣传资料、宣传标语和宣传文化专栏作用大,既美化了环境,又极具教育意义。就是这样,鄂尔多斯从一点一滴抓起,一系列特色纷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已经深深植根于全市人民心中,公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并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建设热情、创新精神和创优动力。
搭大“戏台”文化改革迸发活力
当经济的车轮运行到今天,广大群众呼唤着文化这场精神大餐,文化“软实力”开始变身为幸福的“硬支撑”。
2013年11月,鄂尔多斯市被文化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至此,全市8个旗区中有5个旗区建成全国文化先进旗区,全市有全国文化先进集体4个、全国文物工作先进旗和先进单位各1个。鄂尔多斯市文化事业发展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向前。“三局合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升格及配套改革方案已获认可;我市被列为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被确立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出台政府购买文化产业目录,成立了鄂尔多斯网站联盟。
文化艺术精品迭出。2014年,由鄂尔多斯市拍摄的电影《警察日记》和动画片《大角牛梦工场》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警察日记》《鄂尔多斯婚礼》《贺希格巴图全书》获得全区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影片《回乡种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重点国产影片”展映中被选为“建国65周年重点推介国产影片”。同时还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等一系列活动。
文化产业稳步推进。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增速已超过18%。在一系列政策意见与管理办法的支持与引导下,国家广电总局大数据项目和云中艺城项目已进驻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已出台了《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规划》《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民族工艺美术关键技术支撑应用”成功争取到国家500万元专项资金,其他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
荣誉来自于实绩,成果转换成盛宴。我市先后投入上百亿,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民族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等七大文化建筑,全市公共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全部到达国家规定标准,公共文化设施普及率达100%。在城市的广场上、社区里,在乡村的文化活动室里,一本好书、一场文化讲座、一把马头琴、一支山曲儿……都成为老百姓享受文化服务的生动见证。目前,已初步构建起“城镇10分钟文化圈”“农村2公里文化圈”和“牧区10公里文化圈”,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世界,而且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文化,正贯穿于鄂尔多斯城乡大地,传导着向善力量;文化,正渗透到各族各界群众的观念中,化作人们前行的动力和攻坚克难的智慧。
百花齐放满园春,千帆竞渡破浪来。浓厚的学习氛围、高效的工作作风、强劲的发展势头、丰富的文化生活……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鄂尔多斯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中担当重任,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释放出巨大的推动力、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鼓足了城市的精、气、神,助推鄂尔多斯走向转型发展、再铸辉煌的灿烂明天。(张晓艳)